无人机功能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挂载的各类设备和物品。在警务实战领域,无人机和挂载件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记者在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鹏城警翼工作室看到,警用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仪、柔性机械臂、激光雷达等挂载件正“组合出道”,从社会治安巡逻到守护绿水青山,从应急救援到民生服务,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不断突破想象。
民警在开展警用无人机实操训练。
走进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类摆放整齐的警用无人机及挂载件,让人眼花缭乱,与其说是工作室,不如说是一间综合装备库。据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无人机警务应用办公室应用组民警任杰介绍,几年前,警用无人机仅能挂载喊话器等单一设备,如今挂载件已突破数十种,且一架无人机可同时挂载2至3件设备,让警务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更高。
红外热成像仪辅助高空搜救
今年春节,一位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迷失在龙岗区一片茂密的山林中。市公安局接到报警后统一指挥调度,先后出动200余名救援力量,携带警犬、无人机等装备进行地毯式搜索。经过四天三夜的连续搜寻,老人的身影出现在无人机的红外画面中。在无人机高空视角的帮助下,民警成功将老人从山林中救出。
老人获救,正是无人机发挥关键作用。据无人机警务应用专班飞手张圳介绍,因为无人机挂载了红外热成像仪,可通过热信号探测生命体征或隐蔽目标,适用于夜间在森林中寻找迷失人员。此外,无人机与红外热成像仪、照明设备的组合也是案件侦查的好帮手,深圳公安曾在抓捕参与赌博的违法嫌疑人时,在夜间运用这一组合将隐蔽在野外的嫌疑人一举抓获。
“除了红外热成像仪,我们的警用无人机挂载件还有喷水器、喷火器、抛投器、激光雷达、物资投送模块等,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任杰说,这些挂载设备的发展,都是为了满足警务实战的需要,如物资投送模块可以搭载救生绳、医疗急救包、灭火弹等设备,实现精准定点投放;激光雷达可以生成高精度三维地形模型,辅助空间分析和路径规划,在制定大型活动安保计划中发挥重要作用。
警用无人机挂载物资,可满足实战需要。
通信终端实现高空上的“直播”
这些挂载件,在服务民生服务领域也有用武之地。今年3月7日18时许,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华富派出所无人机开展空巡工作,当巡逻至中心公园人工湖时,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发现两名儿童正在湖边玩水,而湖中情况复杂,且旁边无家长看护。为防止意外发生,空巡警力随即联络公园管理人员迅速到场劝阻,同时利用无人机对两名儿童进行实时观测,直到公园工作人员现场教育劝阻,护送两名儿童上岸并离开。
从高空精确发现安全隐患,警用无人机搭载的通信终端功不可没。据任杰介绍,市公安局无人机办与科技公司共同研发了一款5G网联无人机的机载专用通信终端,该终端通过5G网络进行远程采集,将飞控数据和图像数据实时回传警方后台,实现数据低时延传输,犹如对现场来一场“直播”。
“无人机+挂载件”的组合,也为激化的矛盾“降温”。今年4月3日,罗湖东门路边两名男子因停车问题发生纠纷,双方撕扯推搡。市公安局罗湖分局东门派出所无人机飞手空巡发现后立即通知地面警力前往处置,同时利用无人机搭载的喊话器,通过喊话功能现场对双方进行劝阻,并告诫正在通过无人机摄像头拍摄取证,劝导他们保持克制。得益于无人机及搭载设备的远程介入,两名男子的口角纷争没有升级为打架斗殴事件。
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无人机办民警群像。
各式挂载件开拓20余种技战法
“无人机就像一个万能的载体,搭载什么工具,就会具备什么功能。”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五大队(无人机办)大队长张伟合介绍,基于这些技术的融合运用,深圳公安打造了空中的巡逻队、侦查队、交警队等8支专业队伍,并开拓了高空搜救、侦查取证、测量测绘等20多种警务技战法。
“我们的无人机和挂载件可不止工作室存放的这些,还有更大一部分都在外面的车上。”原来,任杰所指的“外面的车”是指警车,无人机空巡已融入日常巡逻勤务与实战。目前,深圳公安常态化部署了280条空中巡段,这些巡段如经纬线般交织覆盖全市重点区域和路段,日均空中巡逻总时长超670小时。
此外,为消除安全隐患,深圳公安对飞行安全进行充分考量,为警用无人机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智能缓降措施。据张伟合介绍,降落伞包内置高精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控无人机飞行状态,当检测到无人机失控时将迅速响应,自主激活弹射开伞,确保无人机安全并平稳降落。
(深圳市公安局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