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8支“无人机警务队”,助力低空经济“飞”得更稳更高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文/图
2024-09-26 23:3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福田侨香学校的一些家长发现,学校周边、上空在上下学时段多了一架无人机,校门口还有两名民警值守操作,如遇人车混行或行人乱穿马路,无人机还会喊话提醒注意安全。记者从深圳市公安局获悉,今年护学岗又添新成员——警用无人机将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对校园进行空中守护,全视角、无缝隙护航校园安全。同时,深圳公安打造的8支“无人机空中警务队”拓展低空警务实战应用,为民生服务和打防管控注入新质公安战斗力。

深圳公安民警开展警用无人机技能训练。

警用无人机有效扩大空中视野范围

无人机消除了视野盲区,看行人,看车流,看空域情况……记者在侨香学校门口采访时看到,深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无人机办公室民警张利超和任杰,一人操控无人机,一人仰视着空域观察周边飞行环境。张利超一边操作一边告诉记者:“空中视角更有利于我们在校园安保中提前发现问题,掌控全局。”操作屏幕上,校园主干道及附近区域尽收眼底,车流人流态势瞬间清晰呈现。

据特警支队无人机办副大队长庞文辉副介绍,受布设点位和物理空高等限制,传统公共视频探头难以覆盖城中每个角落,而无人机空中巡逻具有灵活机动的特性,能有效扩大视野范围,适应各类复杂场景,快速到达指定区域。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还可以获取清晰的图像和视频,并通过专用频段实时传输回调度指挥大屏,方便指挥员掌握现场情况及时做出决策。

记者在侨香学校上学高峰时段发现,个别家长送孩子上学时把车停在路边,影响后方车辆通行,值守校园安保的周边警力接到无人机调度指挥平台通过对讲机下发的指令后,立即赶到现场疏导交通。经常接送孙子上下学的杨奶奶得知警用无人机加入护学岗的妙处后,竖起了大拇指。记者获悉,这样的守护,市公安局已组织全市11个分局在部分治安要素相对复杂的学校推行。

8支“无人机警务队” 上新应用场景

提到无人机,你脑海闪现的是酷炫的城市天际线?还是外卖、抢救病人的血液从天而降?这一幕幕,都是低空经济的具体应用场景。深圳被誉为无人机之都,如何将本土生产、科研、运用和空域划设等完备优势运用到警务实战场景中,一直是深圳公安不断思考和全力探索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深圳公安依托各警种特点,目前打造了空中的巡逻队、侦查队、交警队、禁毒队、应急处突队、搜索救援队、城市治理支援队和“黑飞”反制队等8支专业队伍。

一个个警务实战场景,警用无人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6月12日,市公安局南山分局蛇口港派出所在侦办一起聚众赌博案时,因现场位于建筑工地板房内,地形复杂,抓捕难度大。南山警方利用无人机探勘绘图,掌握该赌博窝点地形及周边环境,为抓捕行动提供重要依据,最终成功抓获嫌疑人16名。7月5日晚,两名男子在深汕合作区小漠镇乘坐橡皮艇出海垂钓,浪头裹挟着橡皮艇上下颠簸,所处具体位置也确定不了。深汕公安分局小漠派出所无人机团队接警后在广阔海面上进行空中搜索,最终找到在风浪中挣扎的小艇,成功救回这两名男子。9月4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西部高速公路大队使用无人机发现南光高速一车小车停在应急车道上,左侧车门与车尾厢处于打开状态,但未在车后方摆放警示三角架。深圳交警随即悬停无人机进行提醒喊话,同时查询车主电话与之联系,避免事故发生。

“无人机自身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我们要做的是让无人机勤务体系化,实现‘情指行’一体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科技处监控管理科科长曾权说。今年以来,深圳交警不断探索警务无人机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场景,以警用无人机为前端应用载体,由数字化指挥平台、无人机应用平台为后台支撑,打造了一支支反应灵敏、视域宽广、快速机动的“空中交警队”,并已在深圳北站、人民南路、欢乐港湾等重点区域常态性巡检,还在南光高速、机荷高速等大车流路段设置了17条自动巡检航线,开展道路巡查、交通违法喊话劝导、违法证据采集、事故现场勘查等交通管理工作,大大提高见警率、见机率。

民警利用警用无人机在野外搜寻失联人员。

空中巡段149条飞手数量达1667人

挖掘无人机“空中警力”实战潜能,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离不开专业设备的配备和专业人才培养。今年年初,深圳市公安局出台推动无人机警务应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大半年来,我们无人机办全体民警奔走在全市各个分局,都在忙着无人机理论与实操培训、各类无人机飞行演练、飞行航线研究等事项。”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卢永锋介绍说,深圳公安同步健全无人机应用培训体系,推动低空警察的职业化建设,建强无人机警务应用专业队。

今年1月,市公安局无人机飞手不到400人。如今,全市各警种、行政分局、派出所层面纷纷组建无人机专业队伍,飞手数量已增至1667人。同时,深圳公安还依托一个警用无人机调度指挥平台,健全常态巡、应用飞、智慧用、警情联、精准反、专业训、标准配等7个应用,探索形成N个技战法,形成“1+7+N”应用体系。在立体巡控上,深圳公安日均设置149条空中巡段,开展无人机空巡5.1万架次,巡逻总时长2万余小时,实现应用场景从 “单一探索巡逻防控”到治安防控、办案侦查、交通治理、应急处突、搜索救援、禁毒铲毒、城市治理等公安打防管控领域“多元拓展低空警务”的转变。

“低空警务还将突破想象,我们正在纵深推进警用无人机实战应用,强化无人机智能应用。”卢永锋介绍称,当前深圳公安已在推进算力、算法建设,重点加强无人机及起降场前端AI智能应用,全市已有20台警用无人机实现自动起飞、自动返回移动机巢等功能,下一步将推进无人机和视频巡逻技术兼容,开发适用于警务工作的各类大数据模型,持续为民生服务和打防管控注入新质公安战斗力。

深圳公安开展警用无人机航空器应用技能比武。

提升低空治理能力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近年来,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在物流、应急救援、医疗、农业、巡检等领域均取得广泛应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也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今年8月2日,深圳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第一城”的宏伟蓝图。“深圳公安将服务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年内重点工作,在优化低空管制区域设置、主动靠前服务企业和强化安全宣贯力度上持续发力,取得了很好成效。”卢永锋告诉记者。

9月2日至4日,一场在大运体育中心华丽绽放的无人机集群表演,成功创下8100架次无人机集群表演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保障活动安全顺利开展,深圳公安无人机专班主动送安全服务上门,提前多次实地踏勘,并指导组织方做好场地准备,评估飞行场地及周边环境,提高网络安全等级防护,加强安保与应急预案,做好人员布点分配和场地围合,严格落实核心区域封闭管理、活动前电磁环境监测等工作,切实提升企业活动安全保障方案质量,最大限度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了整场活动零差错、零风险,为深圳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9月12日上午,在深圳东部的大鹏半岛,在“嗡嗡”的轰鸣声中,一架翼展近3米的固定翼警务无人机,从“蜂巢”垂直起飞,越过停满游船的港湾,驶向大海上空,执行近海旅游管控巡航任务。通过低空警务的全方位应用,引导企业服务的不断完善,深圳公安取得警企联合、产用结合的良好效果,在服务警务实战和城市治理的同时,助力本地低空产业经济发展。

近日,深圳公安食药环侦部门研判发现某工厂涉嫌非法倾倒处置废物,因该厂区相对独立,为避免打草惊蛇,办案民警使用无人机对该厂区进行调查,了解厂房结构,察看厂区的车辆是否正在装运等情况,并对污水排放进行取样,及时依法制止并对相关企业作出相应处理。

……

类似精准服务市域社会治理、护航大型公共演出活动安保的应用还有很多,例如利用无人机低空巡航的优势,在山火扑救、山地救援、救助走失遇险人员中,警用无人机可提供准确定位,为救援队伍提供决策参考;在高速公路、重点道路实施空中巡逻勤务,自动检测行人闯入、异常停车、交通事故;还有大型体育赛事、演唱会安保,超视距抛投,测量测绘等等方面都前景广阔。

深圳公安利用警用无人机在大运中心开展大型活动安保工作。

低空安全“天网”发挥服务市域治理作用

“目前低空经济尚处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发展和安全的双重挑战。一方面,低空飞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天气变化、机械故障等都可能对安全造成威胁,进而影响低空产业的声誉和市场发展。另一方面,无人机‘黑飞’现象安全监管难度较大。解决低空经济安全发展,除了要做好低空通信网、低空感知网、低空算力网等基础设施,还要构建包括硬件设备、管理平台和服务团队的无人机侦反体系,实时预警和精准反制管控,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方向。”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基层指导处副处长王磊说。

作为国家首个无人机飞行管理试点城市,深圳于2018年11月在全国首次开放微轻型无人机适飞空域。近年来,深圳公安不断探索精细化的无人机空域管理方法,积极参加国家《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编撰工作。今年1月1日,该《条例》正式实施后赋予了公安机关对于“黑飞”问题相关的执法权限。因此,针对低空安全防护和行业安全管理等低空治理问题,今年以来,深圳公安秉持“以高水平安全,护航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无人机安全管控、行业管理等工作,深度参与、支持和引导建立本地低空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研究出台推动无人机安全管控工作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将低空警务充分融入城市治理和经济发展大局,把涉及低空的各项警务工作加以有效统筹、整体规划,通过不断优化无人机安全管控平台,统筹调配资源,探索建立空地联合、管放结合、多方协同、信息支撑的常态化管控格局,强化全量接入、可视管理、实时监测、风险预警、调度处置、复盘分析等信息化支撑功能,实现从“多龙治水”到一体推进、从被动应对到超前布局、从单打独斗到统筹发展的转变,构筑起一张城市低空安全的“天网”,更好地在服务市域治理、助力低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同时,深圳公安主动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坚持 “柔性执法”理念和“非必要不管制”原则,对首次违规飞行、违规情节轻微的行为以宣教为主、打击处罚为辅,引导群众树立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飞行活动申请、报备等要求,并在全市党政机关、民生基础设备等重点区域规范设置了无人机禁飞宣传警示牌,并在公园景区、社区广场等部位广泛张贴“无人机安全飞行‘八须知’”宣传海报,引导无人机飞手安全有序飞行,严防“黑飞”情况发生,还同步推动划设机场、民生基础设备等重点部位,并对其他非重点区域进行释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城市发展创造更大的低空适飞空域,全力为低空安全奠定基石、为低空经济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深圳公安还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主动靠前服务企业,走访全市涉无人机企业400余家,开展系列送安全服务上门活动,认真倾听企业需求和呼声,针对飞行活动申请、低空航线设置、规范安全管理等问题进行耐心专业解答,引导其提高安全意识。比如指导头部物流行业开展无人机应用,进一步优化低空运营航线的安全设置和飞行管理,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研究确立常态化起降点,并组织对起降点及周边安全开展走访检查和督促提醒,协助企业排查消除风险隐患,实现安全与效益双赢。

“我们将持续在低空警务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体制、实战应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索,建立有利于新业态发展机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推‘产研用’深度融合,精准助力深圳低空经济壮大发展。”王磊说。

编辑 党毅浩 审读 匡彧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