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 | 给世界留下一个更安全、更绿色的“大亚湾”

晶报记者 陈碧霞/文 受访者供图
2024-07-17 07:28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7000多名大修人奋战近200天,成功实施近两百项技术改进。7月9日,在大亚湾核电站三十年大修总结分享会上,大亚湾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亚湾核电”)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六一自豪地表示:可以说,我们打赢了这场中国核电领域的“焦点之战”,让“而立之年”的大亚湾核电站“重焕青春”!这场大修,是新质生产力赋能核电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是大亚湾核电站投产三十年来安全运行的鲜活样本。近日,记者走进大亚湾核电基地,探访它背后的“硬核”故事。

7000多名大修人奋战近200天,成功实施近两百项技术改进。其中,包括全球M310堆型百万千瓦核电机组首次数字化控制系统DCS改造、汽轮机低压缸改造、发电机内定子改造等14项重大项目,实现机组关键系统和设备焕然一新,有效提高了核安全水平及机组运行可靠性……这是大亚湾核电站三十年大修的亮眼“成绩单”。

7月9日,在大亚湾核电站三十年大修总结分享会上,大亚湾核电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亚湾核电”)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六一自豪地表示:可以说,我们打赢了这场中国核电领域的“焦点之战”,让“而立之年”的大亚湾核电站“重焕青春”!

这场大修,是新质生产力赋能核电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是大亚湾核电站投产三十年来安全运行的鲜活样本。近日,记者走进大亚湾核电基地,探访它背后的“硬核”故事。

▲大亚湾核电站航拍图

三十年大修:是硬仗,也暖心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自1994年5月6日全面建成投产以来,两台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为广东和香港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洁电能。

日前,随着1号机组一次并网成功,大亚湾核电站三十年大修宣布圆满收官,成为大亚湾核电高质量发展征途上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三十年大修,既是大亚湾核电站两台机组一次全方位“体检”和“保养”,也是设备和技术层面的一次自主重启和迭代。作为国内大型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率先实施的首轮三十年大修,关乎着大亚湾核电站未来若干年的安全稳定运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打赢这场“必须成功”的背水之战,大亚湾核电人坚持党建引领,传承30年来开拓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干劲,扎实践行“严慎细实”工作作风,提前十年开始筹备重大改造项目,成立大修前期准备指挥部及三十年改造指挥部,在大修中全面推行安全质量网格化管理、沙盘推演、防异物强管控等措施,运用和发挥分布式领导力,确保大修顺利实施。

7月9日下午,大亚湾核电站三十年大修总结分享会举行。近30个参修专业部门代表通过记录大修现场的视频和照片,共同进行经验分享,回顾三十年大修背后的故事:从“199个日夜坚守”的党建引领暖心故事,到DCS项目改造“我们的十年,我们的梦”;从交叉耦合风险管控的攻坚克难,到守护“核芯”、奋战D123低压缸改造……

“故事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参修人员不懈努力、砥砺奋进,这就是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这就是自立自信自强的大亚湾精神,这就是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三十年大修精神!”何六一感叹道。在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线从主控室操纵员、值长一路成长起来的何六一表示,“这是我工作20多年来印象最深刻、最难的一场硬仗。”

因现场执行的重大改造和维修项目多,本次大修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各项目的交叉耦合风险管控。记者了解到,为破解这一难题,大亚湾核电组织成立专家团队,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全面评估,确保了大修实施期间各项交叉工作得以安全有序开展。其中,对于反应堆厂房20米平台、汽机厂房16米平台等重要区域及电缆敷设、机柜运输等高交叉风险项目,专家团队还制定了现场模拟、沙盘推演及3D模拟等多层次的组合推演及验证方案。大亚湾核电站自建设开始,始终将核安全放在第一位。这些实践和经验反馈,将为后续大亚湾核电乃至集团群厂重大改造项目的施工风险管理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成熟方法论。

而除了一个个项目攻坚克难的突破,大修现场还有党建引领、以人为本的无数“暖心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支参修队伍,其中包括后勤、党群等服务保障部门,大家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何六一表示,大修开展了“以工作负责人为中心”的暖心服务,包括大修“充电日”、设立大修驿站、开办深夜食堂、周末自助餐慰问等,“我们追求的不是简单的工作进度,而是以人为本,用心、用情,不断给参修人员激励与关爱。”

BONNA管改造现场。

核电站“神经中枢”DCS系统

首次数字化改造成功

作为中国广核集团运营领域的“一号工程”,大亚湾核电站三十年大修的重大改造项目十年前便开始谋划、筹备,其中包括核电站“神经中枢”DCS系统全数字化改造。

“这是三十年大修的重中之重,DCS系统改造的顺利实施,将赋予核电站第二次青春。”何六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亚湾核电站常规岛和核岛采用的是早期非数字化系统进行控制,目前核电站的全数字化改造在国内大型核电机组并无成熟先例,国际上的案例也屈指可数。

而早在2017年,大亚湾DCS系统改造项目组在调研完其他国家核电站数字化改造后,项目组负责人彭超及团队更加坚定决心:要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进行自主化、国产化改造是唯一的出路。

“走最难的路、做最棒的事,熬最深的夜,看最美的景”。十年决战,DCS改造项目组勇闯技术“无人区”,克服重重阻碍,创造了中国首个虚拟主控室、核电首个ATE测试系统及五纵六横测试方案、DCS全球最佳工期及良好实践,从探路者到先行者,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国产化之路,打造出了DCS国产化改造的“中广核样本”,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了大亚湾方案。

“十年前,我们立下的目标:让世界知道大亚湾核电站DCS改造项目。今天,我们的梦想实现了!”在7月9日的分享会现场,彭超以《我们的十年,我们的梦》为主题,以一张张照片回顾了项目组创造的一个个奇迹:解决5000多个技术问题,让系统缺陷率从最初的81.9%降低至0.3%;首次对常规岛70个系统近4000个逻辑回路,生成超30万行的测试表;实现了10万余次电缆端接零失误;65天完成一个电站级改造……

作为全球M310机组首次数字化改造,此次大修应用中国广核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安全级DCS平台SH_N,全部采用国产设备,让机组安全性、可靠性大大提升。何六一表示:“以前系统试验需要拆接线、连接信号源等复杂操作,要求操作员手感要非常精细,现在的DCS全自动数字化系统只需点点鼠标就可以完成,操作更方便、更可控。”

除了DCS系统数字化等重大项目改造外,本次大修还首次应用一系列新方法、新工艺、新工具、新技术,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

从建设之初钢筋水泥都要进口,到如今30年大修中国产化设备、技术的不断“上新”,大亚湾核电站像一个缩影,映照出我国在核电领域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新路。

30年大修期间,夜以继日忙碌的大亚湾人。

保持国际交流 保障供港电力

6月初的大修早会上,来自法国电力集团的十几名高级生产管理人员,开始了在大亚湾核电基地为期一周的观摩学习。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中法能源合作始于大亚湾核电站。30年来,中法合作共赢的故事还在继续。

从国产化率不足1%的大亚湾核电站,到国产化率达到64%的岭澳二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产业在高起点上实现自主化水平快速提升,30年来安全运营业绩始终处在世界先进行列。

30年来,大亚湾核电始终坚持开放,坚持国际交流。“核能行业是全球一体的行业,我们始终保持着与包括法国在内的国际核能行业相互交流与学习,进一步强化安全和机组运行水平,以推动继续互利共赢,打造核能行业命运共同体。”何六一表示。

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作为改革开放初期首个中外合资项目,其发电量约80%送往香港。一号机组三十年大修圆满完成,顺利并网并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及时为香港提供了刚需的电力保障。这让香港中华电力方很是振奋:“现在正是夏季用电高峰期,我们代表香港市民,感谢大亚湾核电站30年大修团队付出的不懈努力!”

截至2024年6月30日,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共向粤港地区输送电力9597亿千瓦时,其中输送香港的电量达3145亿千瓦时,占香港社会用电量约四分之一,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环境保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同等规模燃煤电站相比,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减少标煤消耗约2.9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9亿吨,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近216万公顷森林,面积相当于11个深圳或20个香港,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低碳能源转型、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绿美大亚湾。

在反应堆厂房内,依托新型蒸发器传热管涡流检查机器人,提升了数据采集效率。

将持续打造安全绿色智能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核电基地

三十年大修中,一批物联网技术监测现场环境、AI技术、智能安全帽等数字化成果得到应用。

“比如,我们通过智能AI全时段监控,初步实现对重点区域人员基本行为规范的智能抓屏有效监控,相关行为偏差的数量明显下降;在密闭空间使用环境气体监测等物联网传感器,通过AR技术远程协作生产作业活动的安全管理……”何六一表示,大亚湾核电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6台机组智能化改进。“我们在十年前率先开展核电站长期资产管理探索,三十年大修实现了常规岛装备系统的国产化,未来10年将在核岛系统自主化改造领域攻坚。”

他表示,大亚湾核电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学习,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以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保证核电机组安全水平日益提升,确保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三十年大修的成功实践,书写了大亚湾核电站安全运行的新篇章,开启了未来三十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在国家‘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的双重驱动下,大亚湾核电基地未来将持续打造安全、绿色、智能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核电基地,打造世界核电运营行业的标杆。”何六一介绍:“我们正在实施绿美大亚湾的绿化提升工程,将建成一个‘森林电厂’,让这座中国‘最美电厂’越来越美,让员工在这里工作幸福感更强,同时向公众展示‘核能创造美好生活’的场景。”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陈碧霞/文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