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玻璃“脱胎换骨”,这场讲座探索材料科学的无限可能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吴佳妙/文 肖邦昊/视频
10-22 19:44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本次活动特邀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马将,以“超声振动让玻璃‘脱胎换骨’”为主题,带领现场听众展开一场从日常生活到深空探测的“玻璃奇幻之旅”。

10月18日,名家讲座·优才智库讲堂在深圳大学城图书馆四楼413报告厅举办。本次活动特邀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副院长马将,以“超声振动让玻璃‘脱胎换骨’”为主题,带领现场听众展开一场从日常生活到深空探测的“玻璃奇幻之旅”。

作为深圳市“鹏城优才卡”持卡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马将在金属与玻璃材料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讲座伊始,马将从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玻璃杯、手机屏幕、塑料瓶等日常物品入手,引出“玻璃态物质”的广泛存在。

他介绍,玻璃并非仅指我们常见的窗户玻璃,而是一大类原子排列无序的非晶态物质,包括黑曜石、琥珀、塑料、金属玻璃乃至月壤中的玻璃微珠等。马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玻璃材料在透光性、化学稳定性方面的优势。

马将强调,没有玻璃,就没有现代科学的发展,从显微镜、望远镜到温度计、光纤,玻璃作为关键材料,推动了生物学、天文学、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突破。但“坚强与脆弱并存”,尽管玻璃材料强度高、透光性好、耐腐蚀,其固有的脆性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核心瓶颈。

随后,马将重点介绍了超声振动特种加工技术如何突破玻璃的成型限制,实现其在极端环境下的精准加工与性能提升。他结合深空探测等前沿应用场景,展示了该技术在推动材料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令在场听众对“古老材料”的“现代变革”有了全新认识。

在互动环节,听众踊跃提问,围绕超声振动技术的工业转化、玻璃材料在航天领域的未来发展等话题,与马将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不少参与者表示受益匪浅,对材料科学的广阔前景有了更深刻理解。

本次讲座作为“人才高端讲说系列”公益讲座之一,不仅搭建了一个与顶尖学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也进一步营造了深圳大学城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未来,深圳市“鹏城优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将继续推出更多高质量科普活动,助力深圳打造人才高地与科创热土。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郑蔚珩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吴佳妙/文 肖邦昊/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