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史诗:致敬与深圳同行的摄影人

09-05 16:24
摘要

愿这座城市一路繁花,愿你们万事顺遂,继续记录新的传奇。

公司主题党日,选择观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主题图片展。156幅作品,分为“沧桑巨变日月新”“砥砺前行45载”“奋发进取新时代”三大篇章,系统呈现了深圳从边陲小镇崛起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壮阔历程,记录了无数奋斗者在这片热土上拼搏与梦想的故事。

8月26日,“赓续特区精神 锐意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主题图片展在深圳市民中心B区西展厅开展。

一幅幅照片,犹如一扇扇时光之门。从蛇口开山炮的惊天轰鸣,到前海石畔的创新星火;从市井街巷的烟火气息,到摩天楼群的国际风范——这些影像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座座精神的丰碑。它们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书写出一部波澜壮阔的时代史诗。


而我,在展览的尾声,驻足于致敬摄影师的展板前,细细寻找那些熟悉的名字。思绪翻涌,仿佛看见他们手持相机、穿越风雨,将瞬间铸成永恒的模样。我忍不住拿出手机,给几位老师发去微信:“看到您的名字了。”回复虽只是简短的“感谢关注”,却让我想起与他们相识的点点滴滴。

赵青老师,深圳晚报原编委。2016年我们举办献血活动,原定记者临时无法到场,他亲自前来。我永远记得他站在梯子上指挥拍摄的场景——献血车、旗帜、血缘家族人群,在他镜头中汇成一幅恢宏的画面,也成为公司公益活动的经典照片。待他走下梯子,我才发现他腿脚不便。后来得知,那是记录1993年清水河大爆炸时留下的伤痕。那一刻,敬意从我心底涌起。

王小可老师,深圳特区报摄影部原主任。北方大汉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细腻的心,总能在喧嚣现实中捕捉到温柔的诗意。

岑志利老师,深圳特区报摄影部原副主任。谦和善良,不辞劳苦,待我如晚辈。正是他牵线,让我认识了余海波老师。当时,原本想请岑老师来讲课,他却推荐了余海波:“他是真的高手。”

余海波老师,果然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摄影讲座。后来我才知道,他的作品屡获国际大奖。他擅长纪实而具生活诗情的影像手法,把读者带入时光的洪流,重温那些普通人生活中曾经历过的值得留存的故事。

还有刘羽洁,新生代摄影记者,认识他源于王小可老师。他擅长宏大场面的调度,作品令人震撼。

正沉浸于回忆,手机响起。一位深圳特区报的老朋友发来我在观展现场的照片,附上一句:“来看展了?”媒体人总是这样,于细微处传递温暖。

“时光为证,奋进不止;实干为笔,华章日新。”这是展览前言的开篇,亦是我心中的回响。城市的记忆因影像而清晰,因镜头而立体。

谨以此文,致敬深圳,致敬所有以镜头写史的摄影人——愿这座城市一路繁花,愿你们万事顺遂,继续记录新的传奇。

作者 汤佳佳

图片来自深圳特区报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张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