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生物医药的“长跑哲学”:从“苗”到“林”的产业耐心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11-08 10: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坪山将继续为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贡献力量,在新征程中展现区域发展的担当与作为。

坪山区企业普瑞金与全球细胞治疗巨头吉利德科学旗下Kite Pharma达成“超级合作”,16.4 亿美元的协议金额,不仅创下深圳生物医药领域对外授权新纪录,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沿领域的突破能力。

这一纪录的背后,并非一次简单的商业成功,而是坪山区长期秉持以政策迭代为根、全链条服务为脉、产业生态布局为魂,构筑起 “留得下、长得快、走得远”创新雨林的必然结果,清晰地彰显了其在生物医药“十年磨一剑”的长周期赛道上,进行系统性、前瞻性布局的深层逻辑。这一实践不仅让普瑞金的技术突破水到渠成,更为“十五五”期间新兴产业培育提供了深刻启示。

生物医药产业素以“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著称。坪山的破局之道,在于以全链条政策扶持筑牢产业沃土,实现从“泛化扶持”到“精准滴灌”的跨越。从2005年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落户,到发布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综合发展规划,再到接连出台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药发展等若干措施,坪山逐步构建起覆盖药物发现、临床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政策体系。

持续多年的深耕布局,坪山为生物医药产业铺设了一条腾飞的“高速公路”。产业政策中最高5000万元奖励,精准锚定研发攻坚与产业落地关键环节;市区两级总规模超50亿元的产业基金集群,着力解决企业资金难题;创新建立“预审辅导—快速审批—上市服务”三级联动机制,为企业提供产品快速上市的“一站式”服务通道。

这套精准施策的产业政策体系,其成效已在企业集聚与产值提升上得到印证。截至目前,坪山已聚集超1300家生物医药企业,形成“千家企业、百亿产值”的产业集群。2024年,坪山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267.8亿元,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市第一。

当政策和服务能够精准回应企业在研发、融资、审批、出海等全生命周期的核心需求时,创新的“星星之火”便能形成“燎原之势”。坪山的探索,不仅为普瑞金们提供了“深耕不辍”的稳定预期,更为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创新真正激发产业内生动力提供了有价值的样本。

持续二十载的深耕布局,坪山为生物医药产业滋养了一片繁茂的“生态雨林”。深圳湾实验室坪山中心、中科院华南安评中心等平台提供研发支撑,华先医药、华南细胞工厂等载体助力成果转化,深化深圳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改革保障企业关键性原材料供给,区内医院资源与省、市、国家级质检平台共同打通创新产品上市“最后一公里”……全区形成覆盖“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注册上市”全链条的创新生态。

这种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正产生“1+1>2”的化学反应——企业间的技术碰撞、资源共享、人才流动,让创新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爆发”。这种生态效应不仅仅局限在普瑞金身上,新产业生物的全自动分析仪覆盖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艾欣达伟的创新药物已在中国和美国同步启动二期临床试验,越来越多企业在这片生态沃土中实现技术突围与市场跨越。这既印证了坪山全链条生态对创新的培育效能,更推动了生物医药产业从“企业集群”向“价值共生”升级。

“深圳的竞争力不是靠政策洼地,而是靠制度高地和生态雨林。”坪山的成功,逻辑核心在于专注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效益,耐心构建了一个适合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沃土,通过持续迭代的精准政策、全链条服务与前瞻布局,让企业如同生命体般在适宜的微气候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最终形成自我循环、协同共进的“创新共同体”。

在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众多创新者正在埋头攻关。他们或许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到成果,但他们相信,在这片创新的沃土上,耐心终将开花结果。

当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培育新兴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坪山区第一时间召开全区干部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系统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布局,迅速将战略指引转化为具体实践。

在这一战略导向引领下,坪山正聚焦“车、药、芯、智”四大重点产业,持续巩固和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规模与效能同步提升,加快构筑相互赋能、协同共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目前,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坪山产业创新动能持续激发。随着越来越多像普瑞金这样的企业,通过持续创新不断抢占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中国智造”的成果正加速走向世界。坪山将继续为深圳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贡献力量,在新征程中展现区域发展的担当与作为。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伊诺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