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游泳赛场群星扎堆 “神仙打架”背后的江湖与传承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徐松/文 何龙/图
11-16 16: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这些天,深圳大运中心的游泳馆,泡着中国游泳最热闹的江湖。

孙杨、徐嘉余这些“老江湖”宝刀未老,潘展乐、李冰洁这些“中生代”锐气正盛,与此同时,张展硕、于子迪等“少年侠”却已提“剑”入场。

泳道如擂台,浪花似战鼓,全运会的游泳赛场,群星扎堆,新秀突围,招招见真章。

张展硕成为中国泳军新一代的“带头大哥”。

高手拆招:浪花里的“极致内卷”

镇场的顶流,绘出了这个江湖的精彩底色。

31岁的汪顺在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实现“四连冠”后“为自己感到骄傲自豪”。这份骄傲,源自岁月沉淀后的自知。

汪顺实现全运会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四连冠”。

同样“四连冠”的还有汪顺的老队友徐嘉余,他对男子仰泳项目的绝对统治力,书写了中国泳坛前所未有的不老传奇。

孙杨,还记得这个曾经让华夏大地振奋不已的名字吗?对,他还在游。34岁的他虽已略显力不从心,但仍表示“暂时还没有想过退役” 。从北京到洛杉矶,五届奥运周期的坚守,让他成为中国游泳的“活化石”。

200米自由泳和400米自由泳,潘展乐都输了,但在最擅长的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他最终还是赢了回来。“一切尽在掌握。”在夺得他的本届全运会个人项目首金后,这位在巴黎奥运会打破世界纪录的冠军,轻松的语气里透着锋芒。

女子100米蝶泳决赛中,张雨霏以56秒88夺得金牌。

女子100米蝶泳决赛,27岁的张雨霏站上出发台。面对一群 “00后”“10后”小将的“围堵”,她深吸三口气,指甲上的金色纹路,藏着“老江湖”的决心。成功突出重围后,张雨霏笑意里全是坦然,“感觉像回了省队训练赛,看着小将往前冲,我自己也跟着变年轻了。”

男子200米蛙泳决赛,覃海洋以2分7秒69的成绩夺冠后,举起金牌向观众致意。

覃海洋的身边,出现了一群能够游进1分大关的猛将,但牢牢控制着比赛节奏的依然是“覃蛙王”,这个在100米蛙泳决赛全场唯一游进59秒大关的男人,以一骑绝尘之势,巩固了他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绝对霸主地位。

没这股狠劲,混什么江湖?

门派传承: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新星的破局,则掀起了江湖的波澜。

张展硕有望撑起中国男子中长距离自由泳的明天。

18岁的张展硕在男子800米自由泳决赛中游出7分46秒69的成绩,打破全国青年纪录。“从来没想过超越谁,一直是追赶的脚步。” 混采区里,这位“三杀” 孙杨、潘展乐两代王者的少年,指尖还在微微颤抖,话里却藏着韧劲。

从张琳到孙杨,中长距离自由泳就是中国男子游泳从默默无闻到群星闪耀的起点,“张展硕能撑起中国男子中长距离自由泳的明天。” 孙杨的一语评价,就似一次权杖的交接。

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河北队13岁小将于子迪2分7秒41打破尘封13年的亚洲纪录,夺得金牌,同场竞技的运动员纷纷前来祝贺。

13岁的于子迪堪称本届全运会最大惊喜。她在女子200米混合泳中以2分7秒41的成绩,打破叶诗文保持了13年的亚洲纪录。

“我只是按照教练的安排去游,没想到能破纪录。”小姑娘赛后淡定得让人忘记,13年前叶诗文创造纪录时,于子迪还没有出世。“纪录就是用来被打破的,恭喜她开启了自己的时代。” 叶诗文赛后的祝愿,也是一次权杖的交接。

从罗雪娟到潘展乐,浙江游泳的奥运冠军传承从未掉棒,但在大运中心游泳馆,浙江人连看起来最手拿把攥的接力项目都接连受挫,群雄并起,浙江不再是“包游区”。

开赛第一天,杨浚瑄就带领山东队就抢走了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几天后,李冰洁又率河北队拿到了4x2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

没想到这只是前戏。

男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山东队以7分05秒36的成绩获得冠军。

费立纬、孙杨、潘展乐、汪顺,这4个名字加在一起出征国内赛场,怎么看都不可能输,但在男子4x200米自由泳这项看似浙江队最稳的决赛中,刘培鑫、赵一朴、李易峰和张展硕组成的山东队,却完成了一场史诗般的逆袭。

“赛前我们都想着游好自己这一棒,四个人把劲使到一起,结果一定不会差。”刘培鑫在谈到战胜浙江队时表示,“我们对前辈最大的尊重,就是在赛场上全力以赴。”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激流勇进:大江奔涌,何以成其深

本届全运会游泳赛场堪称“黄金一代”的集体井喷之作,见证了中国游泳整体实力的跃升。

这背后,是一套系统性的修炼体系在支撑。中国游泳在人才选拔、训练理念上“多管齐下”:讲究“从难”,打磨出发、转身、水下腿等关键技术环节;强调“从严”,贯穿于训练计划与运动量的每一处细节;坚持“从实战出发”,以赛代练,锤炼临场心态;更辅以“一新”——训练思路与方法的持续创新,不断叩问竞技体育的更高境界。

男子200米仰泳决赛中,徐嘉余以1分56秒63的成绩夺冠。

科技之力,已悄然融入这片江湖。面对部分运动员长期徘徊于瓶颈、难以突破自我的困境,中国游泳协会副主席黄玮点出关键:“须合理、善于运用科技手段,洞悉体能储备、精研技术细节,避免低水平、低效率训练。”

在张雨霏的身旁,水上水下全程50米的3D智能采集系统,将她的每个动作细节精准捕捉、量化解析,让每一次划水都成为可优化、可复制的数据模型。潘展乐因右肩伤痛导致技术变形,科技手段不仅帮助他纠偏正形,更辅助提升他的呼吸能力,助他突破瓶颈,重归巅峰。

男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浙江队汪顺(上)和山东队张展硕(下)齐头并进。

在浙江队的训练基地,高速摄像机与解析软件已构成一套“毫秒级洞察系统”,对运动员的出发、转身、划频进行极致拆解,生成的监控报告,为教练团队提供实时、科学的决策依据。国家队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牵引与阻力设备,同样有效提升了训练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从国家队到地方队,一个以AI视觉分析、大数据模型、生物力学与生理生化监控为支柱的科技保障体系,正将中国游泳的训练,从依赖经验的传统模式,推向更精准、可量化的科学轨道,为中国游泳持续突破提供了强大的“加速度”。

底蕴日深,但放眼国际,中国游泳仍面临“顶尖不足”的挑战。

张展硕完成了中长距离自由泳“一条龙”,但他任何一项决赛成绩,对比世界纪录都有不小差距。

巴黎奥运会后体重增加、系统性训练不足,导致潘展乐状态持续滑坡,全运会100米自由泳夺金的48秒01,与他亲手写下的46秒40世界纪录相去甚远,更实在无力与波波维奇、亚历克西和查默斯等世界顶尖高手竞争。

覃海洋

另外,覃海洋、孙杨这样久经沙场的老将,在本届全运会上多次出现犯规,证明中国游泳对关键细节的极致把控仍需加强。

“中国游泳目前处于向上发展的阶段,但是对标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游泳强队,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黄玮对目前严峻的竞争形势保持着清醒认识。

江湖深远,非一日可成。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吴德群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徐松/文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