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故事|“老会战”们的幸福生活

记者 盛佳婉 刘秋伟/文 李忠/图
2016-06-16 16:23
摘要

50多年前,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为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从全国各地出发,来到北大荒参加石油大会战,并留在了这片他们奉献过的土地上。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老会战。

50多年前,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为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从全国各地出发,来到北大荒参加石油大会战,并留在了这片他们奉献过的土地上。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老会战。

res04_attpic_brief

简陋的值班房。

在大庆,记者走进了这些“老会战”,听他们讲了讲当年的会战故事,唠一唠如今的幸福生活。

81岁的“老会战”邱岳泰鹤发童颜,思维敏捷。他告诉记者, 他是北京人,1955年北京石油学校地质专业毕业后分到了玉门油田,1960年来到大庆参加会战,成为钻井指挥部地质室的一名技术员。“会战的时候,这里一无房屋,二无床铺,连锅灶等生活用具都不够。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打水。到冬天,井口结满了冰,井口很细,我老伴只能用罐头盒打水,打一桶水都要很长时间。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住上了电梯房,我每天打打台球,看看书,写写东西,再有空就做些万花筒送给小朋友。有一次坐公交车,一个带着孩子的妈妈给我让座,我就送了一个万花筒给她,同车的人都对我微笑。我要当个万花筒爷爷,多给孩子们送万花筒。”

王瑞捷是山东人,1946年参军,打过解放战争,参加了抗美援朝。1959年从部队转业到玉门油田,1960年7月来大庆参加会战。“过去的大庆一片荒原,上面是青天一顶,下面是草原一片,啥都没有,那确实艰苦。大家都支起帐篷,搭着活动板房,在废弃的牛棚、马厩里办公。现在大家都住上了‘创业城’,都是电梯洋房,我平常就在退休职工中心,和老工友们下下棋,唠唠嗑,很幸福。”

res07_attpic_brief

本报记者与邱岳泰(左二)、王瑞捷(左三)合影。

今天的大庆,城市整洁,道路宽敞。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采油机,印证着“绿色油化之都”的称号。让胡路区的“创业城”气势恢宏,大庆油田党委宣传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创业城”是为纪念和褒奖当年为共和国的石油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老一辈大庆石油人建的光荣楼,“老会战”们大多住在这里,这是大庆石油人心中艰苦创业的丰碑。

编辑 姿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