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海洋青年创联空间”!全国海洋青年齐聚深圳南澳 共话蓝色未来

读特新闻记者 孔盼成 通讯员 林小慧 文/图
07-13 16:48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7月11日至12日,由大鹏南澳团工委、东山社区、东涌社区支持,蓝蹼生态海洋保护机构与深圳市水域搜救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的“山海共生:共筑湾区可持续蓝色未来”全国青年交流活动,在深圳南澳成功举办。

为响应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部署,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作发展,7月11日至12日,由大鹏南澳团工委、东山社区、东涌社区支持,蓝蹼生态海洋保护机构与深圳市水域搜救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的“山海共生:共筑湾区可持续蓝色未来”全国青年交流活动,在深圳南澳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吸引来自科研机构、高校、政府代表、环保组织及企业的60余位全国海洋青年与嘉宾参与,聚焦“湾区共创”“青年力量”和“跨界合作”三大主题,通过摄影展览、主题分享、跨界对话、实地调研与共创等丰富形式,共同探讨在大湾区背景下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

7月11日上午,开幕式在深圳海贝湾酒店举行。蓝蹼生态负责人林小慧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会为起点,搭建政府、学界、社会组织、企业与青年多方联动的合作平台,激发青年参与海洋保护的热情,共同探索湾区可持续发展的蓝色路径。

林小慧向嘉宾表示欢迎。

南澳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对青年力量给予了充分肯定,期待更多青年人群投身南澳海洋的发展与保护,成为推动区域蓝色发展的中坚力量。

随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深圳市水域搜救志愿者协会会长、南澳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及水头沙社区代表共同为“海洋青年创联空间”揭牌。据了解,“海洋青年创联空间”旨在为全国“蓝色青年”提供一个共创、交流与实践的平台,支持他们在深圳南澳开展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海洋保护行动。同时,现场还发布了《“海贝湾—月亮湾”海洋生态旅游指引》。该指引系统介绍了海贝湾至月亮湾区域的海洋生态资源、特色景点及游览路线,为游客提供了一份兼具趣味性与科普性的生态旅游指南,旨在提升公众海洋生态保护意识,促进旅游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海洋青年创联空间”揭牌。

在主题分享环节,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高级海洋护理主任司徒颖宜分享香港在海洋保护区域管理、生态监测及保护、公众教育及湾区合作方面的经验。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蔡天抒则带来关于可持续海洋规划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分享如何通过科学规划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展示了湾区“山海共生”顶层设计与规划视角。随后,蓝蹼生态学术部负责人陈婷以一线实践者的身份,介绍蓝蹼生态在海洋保护中的系列创新案例,从设计到落地执行、从科学内容到公众参与,全面展现了本地生态保护工作的系统性。

司徒颖宜分享香港实践经验。

蔡天抒分享规划赋能海洋可持续发展。

在“跨界对话”环节,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的高级海洋护理主任司徒颖宜、PADI大中华区区域经理黄澄清、南澳团工委书记邓亚玲,以及南隆社区团委书记刘晓玲等四位嘉宾,围绕“如何共建山海共生的湾区蓝色未来”展开热烈讨论,聚焦管理协同、产业参与、青年赋能等议题,为在场的青年们解答惑,为跨区域协作与公众参与海洋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跨界对话”环节。

此外,为强化青年们对于海洋社区的理解和认知,12日上午,30多位“蓝色青年”实地走访南澳东山社区和东涌社区,调研海洋产业规划的布局与建设进程中的相关细节,感受“社区+”模式带来的旅游资源活化、海洋文化传播、社区居民增收以及海洋资源合理利用等多方面影响,为青年们打开认识海洋社区的新视角。

“蓝色青年”实地走访东涌社区。

“蓝色青年”实地考察东山社区。

当天下午,“蓝色青年”们与南澳9个社区的青年代表围绕特色景区创建、智慧旅游、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等议题展开共创工作。从海洋公益项目视角出发,青年们集思广益,最终形成《“寻山问海”实景化游戏设计》《以海洋可持续发展理念重塑人鱼IP》《东西涌生态旅游合作发展》等5个创新方案,为南澳探索生态旅游与社区发展协同并进提供了青年智慧样本。

共创研讨现场。

此次“山海共生”全国青年交流活动,充分展现了深圳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在推动海洋事业创新发展的探索与成效,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外的海洋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未来,活动将以“海洋青年创联空间”为载体,持续推动“政产学研社”跨界联动,让更多青年成为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大湾区建设者。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孔盼成 通讯员 林小慧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