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是我追求一生的事业!”——专访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李新华
读特记者 刘启达 见习记者 苏畅 文/图
2020-10-21 21:29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有国才有家。作为深圳大都市的一分子,我什么也不图,因为拥军是我追求一生的事业!”21日上午,刚刚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的李新华在接受读特记者采访时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更多的人,让爱国拥军情怀在鹏城传递得更远。

没当过兵却做了一辈子的兵梦

李新华来自广东梅州,1983年9月,22岁的他从家乡小山村来到深圳创业,从一名普通建筑工人成长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爱心企业家。他没有当过一天兵,但他却满怀崇尚军旅的真心和拥军爱国的情怀。

李新华周边的朋友老是调侃他,快60岁的人,一天兵也没有当过,却做了一辈子的兵梦。李新华自己也老实告诉记者,自己年轻时没有机会装上军装,但他一辈子敬佩当兵的人,心中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军营梦。

很快,李新华将自己心里的兵梦转化为社会拥军工作。2010年7月,他牵头成立了宝安区社会拥军联谊会,拥有企业成员100余家、会员近600人。10年来,他带领拥军联谊会成员走遍了全国10多个省30多个县市近100支部队,为数十万名官兵送去了物资、慰问金价值近5000万元。

把社会拥军工作一件件落实到实处

深圳市双拥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李新年拥军有两个很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时间长,绝不半途而废;二是抓落实,坚持实事拥军,不来任何虚招。”

2016年7月的一天,李新华得知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原型王发坤烈士的家属“金花大嫂”还住不上新房,他筹集资金20万元,花费近6个月时间,为“金花大嫂”建起了新房。为了让更多的人接受国防教育,“金花大嫂”在新房里专门设置了小“博物馆”用来摆放丈夫的遗物和军功章,希望教育子孙后代要像丈夫那样舍身为国。

10余年间,李新华为部队办实事5000余件,帮助安排1000多名退伍军人就业,无偿投入资金100多万元,提供用地10余亩建立了建筑面积3000多平米的“拥军之家”。为军人开展健康知识、劳动技能、法律知识培训班近300场次,开展关爱老兵活动近300场次。

宝安区人武部政委王危谈起李新华时表示,在深圳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李新华将自己的工业园区拿出来成为民兵训练基地。下个月,该基地还将成为民兵无人机培训基地。从一个企业家赚钱的角度上讲,他这样做肯定不赚钱,但他坚持下来了,这体现的是深圳特区市民的一种特有的爱国拥军的深切情怀。

2016年,李新华获得了“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广东好人”“鹏城慈善个人奖”等众多荣誉称号,今年更是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称号。

谈及未来,李新华表示,希望继续带领自己的团队将拥军这份特殊的使命传承下去,同时也希望更多拥有拥军情怀的后辈加入其中,共同书写这份沉甸甸的军民情!

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记者 刘启达 见习记者 苏畅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