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如何,市民和商企最有发言权。“营商环境的温度,企业是最敏感的。”深圳市湖南商会会长谢新康在参加深圳市司法局举办的调研座谈会上说,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公正监管是公平竞争的保障。深圳有逾340万商事主体,超过9成是民营企业,商企对优质营商环境的期待正是深圳努力之所向。对标国际一流,深圳各区各部门找差距补短板,共同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多举措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为推动形成平等有序、充满活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深圳采取多项措施服务市场主体。
据统计,截至2020年8月中旬,深圳已有逾340万商事主体。这与深圳为企业发展创建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息息相关。深圳率先推出244项“秒批”、468项“不见面审批”,实施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深圳90”改革、商事登记“三十证合一”等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出台简政放权、减税降费、优化服务等系列措施。对照世界银行指标评价体系,深圳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推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计划等,持续解决企业和市民关心的重点问题。
从为办事者主动提供一张复印件的便利,到全心全意帮助提升企业法务水平;从创建并推广民营企业法治体检自测系统,到出台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举措;从深化“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到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95%以上的日常市场监管事项实施“双随机”抽查;从开展涉企联合执法行动减少扰企现象,到今年抗击疫情援企惠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复工复产……
深圳不断贴近企业和市民的实际需求,让他们从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各种举措中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和福祉,感知法治的温度和力度。
行政复议“刀刃向内”化纠纷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必须强化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对公民权利的救济。1994年,深圳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工作规则》,以政府规章形式规范行政复议工作程序。到2000年底,全市行政复议工作机构网络基本形成。
随着深圳法治环境持续优化,市民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市政府收到的行政复议申请案件数量也随之增长。
近年来,深圳每年平均复议案件数量约占广东全省复议案件数量的三分之一。2019年,深圳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8631宗,案件量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其中,88%的行政复议案件没有进一步进入至法院诉讼程序。深圳行政复议综合纠正率近年来常常超过30%,有力纠正了行政不当或违法行为,大量行政争议被化解在前端。深圳坚持“刀刃向内”,让行政复议成了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
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作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科技成果“创造高地”,深圳将知识产权工作视为创新发展和营商环境改革的重中之重。
2019年3月1日,深圳出台并实施《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对侵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合应用、合理流动、失信惩戒等制度体系。
与此同时,2020年4月,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获批设立。该中心聚焦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加快建立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的指导和协助机制,减少企业遭遇海外侵权纠纷时的损失。
城强则贾兴。深圳正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行政审批、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水平,努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让商企在这座城市繁荣成长。
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