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社论 | 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快乐!愿每个深圳人都能活成自己的光

晶报
08-26 09:18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45年间,深圳从边陲小镇走向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恰如从蚝田走向摩天楼群,从遍地蛙鸣走向悠扬的琴音,从作物的生长走向订单的增长……从一个传说走向一个奇迹。

时间如大河奔流。今天,它流向了一个重要的节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今天的晨风穿过人们的黑发与手心,太阳如常升起。历史的标尺,为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赋予了不一样的色彩、气息与重量。

45年间,深圳从边陲小镇走向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恰如从蚝田走向摩天楼群,从遍地蛙鸣走向悠扬的琴音,从作物的生长走向订单的增长……从一个传说走向一个奇迹。

城市的主体是人。将镜头推近,对准一个个和城市一起奔跑的人,你会发现,对深圳来说,最动人的不是摩天大楼勾勒出的城市天际线,而是无数普通人用希望与汗水描绘的人生地平线。深圳不仅是一个“落脚城市”,更是一个容易安顿身心的城市。

“没有梦想,何必深圳”,深圳CITYTALK征集中脱颖而出的这句口号,轻易就击中了许多人的内心。是的,背负着青春与激情的行囊,人们从四面八方投身深圳这座巨大的磁场,一直是深圳最为经典也最为动人心弦的场景。很多人选择深圳,就是为梦想而来,为改变而来。45年里,她接纳过背着蛇皮袋的打工者、扛着图纸的工程师、捧着书本的大学生,也温暖过卖肠粉的阿姨、开摩的的大叔、送外卖的骑手……她记录过城中村的烟火气,也托举过摩天楼的凌云志。

“深圳,支持每一种可能”,很多人来到深圳,就是为了验证这样的“可能”。工厂流水线上的女工通过夜校学习成为企业主管,华强北柜台后的销售员靠着诚信经营创立自己的品牌,科技园里的程序员凭借一个创意获得千万投资……这些,构成了深圳特有的城市叙事。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之所以能成为城市IP,是因为它以“深圳人”为蓝本,讴歌了平凡英雄的故事。没错,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深圳故事,每个奋斗者都能成为城市的英雄。在城市这个巨大的“APP”里,每个人的故事,都可以成为它的首页。

那些汗水与泪水、失败与成功、离别与相聚,编织成许多深圳人的共同记忆。无论岁月带走、席卷了什么,唯一不能带走、席卷的,是记忆。从一开始对深圳的好奇打量,到逐步建立起与城市的双向情感认同,这是很多人的心灵发育史,也是一座城市的心灵发育史。

还记得初来深圳时的模样吗?或许是在深圳火车站踏上的第一脚步履,或许是在人才市场投出的第一份简历,或许是在城中村租下的第一个单间……那些年的忐忑与期待,如今都已化作这座城市温暖的人文底色。华强北、蔡屋围、中英街;上海宾馆、荔枝公园、大家乐舞台;布吉、南头、大小梅沙……很多深圳人,像熟悉自己的掌纹一样熟悉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名,它们,曾出现在深圳人的书信中,以邮戳为证,从深圳出发,奔赴中国地图上的无数个家乡。

家乡日益模糊,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将深圳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深圳,我们的主场”,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打造自己的生活主场。深圳,不只是一座打拼的城市,也是一座“生活”的城市。深圳用45年的光阴证明,一座城的温度,不在GDP的数字里,而在每个普通人都能被看见、被尊重、被需要。

现在是致敬的时刻。致敬改革开放。回首历史,一种越来越清晰的常识是,如果说,过去,改革开放重新定义了中国,为中国发展启动了加速键;现在和将来,我们仍然需要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来驱动发展的齿轮。致敬城市。这座叫深圳的城市,最珍贵的不是创造了多少经济奇迹,而是让每个平凡人都能拥有不平凡的可能。致敬城市里每一个为生活、为理想而奔走的人。深圳就是这样从无数双粗糙的手、无数颗滚烫的心里长出来的。

那么,此刻,不妨问一问自己:过去的你,曾在这个城市里留下了怎样的成长印记?今天的你,又将许给城市一个怎样的开始?未来的你,怎样更好地完成与城市从相遇、相知到相融的过程,与城市结成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是的,深圳的未来,依然由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共同书写。在这里,愿每个深圳人都能活成自己的光,愿这样的光能汇成城市明天灿烂的星河。

编辑 林雅婷

(作者:晶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