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光与影书写的奋斗史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主题图片展今日启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08-26 08: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如何衡量一座城市的45年?是拔地而起的摩天楼宇,是飞速增长的GDP数据,还是遍布全球的“深圳制造”?或许,答案藏在每一个亲历者的记忆里。

一座城市的风华,终究是人的风华。今天下午,“赓续特区精神 锐意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主题图片展,将在深圳市民中心B区西展厅拉开帷幕,以三大篇章156幅图片提供一个读懂深圳的光影视角。45年“圳”好青春,这既是对过往的礼赞,更是向下一个辉煌勇毅前行的原点。

图片

帧帧岁月映初心:镜头里的变迁与梦想

时光,是伟大的书写者,镜头,是忠实的记录者。

“当年我是坐火车来到深圳的,就住在竹子林附近。这些珍贵的图片不仅在讲述深圳故事,它们也告诉年轻人,深圳不是一天就变成了今天的样子。”1983年就来深参与建设的市民薛志平不无感慨地表示,“时间流逝,要把深圳故事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讲给年轻人听。”

“我出生于1980年,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既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坚定不移的接力者、建设者。”毕业就来深打拼的李女士始终觉得,成为深圳人是一生最正确的决定。

如果说,45年征程是一部宏大的诗篇,此次展出的每一幅照片就是一行行凝练的诗句。它们讲述的,从来不只是土地上发生的巨变,更是一代代来到这里的人们,如何用汗水与智慧,将自己的青春编码写进这座城市的基因,共同写下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答案。

图片

图片

2010年的前海(上)今日前海(下)

一座城和几代人:闯创干写就青春简史

特区之“特”,在于永不停歇的自我革新;深圳之“深”,在于直抵人心的梦想刻度。自行车铃声划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前的清晨,这是深圳;率先迈入无人车全市域覆盖运营阶段、泛着未来之光的量子实验室、孕育大湾区发展新动能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也是深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让无数个“第一”在此诞生、让无数种“不可能”变为“可能”。

1987年底,深圳首次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这一珍贵历史影像记录者、深圳特区报老报人刘廷芳说,这是他职业生涯拍得最满意的一张新闻照片,“拍卖官在台上从200万元开始喊价,最后以525万元成交。年轻人可能很难猜到,如此珍贵的中国土地‘第一拍’竟然是‘傻瓜’相机拍的。”

1987年12月,深圳市政府首次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

2018年开始,市民张先生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深汕鹅埠片区的今昔对比让他感慨万千,他坚信:“深汕之后的发展会更快更好。”

45年敢闯敢试:奇迹一直在延续

劈山填海的震天呐喊、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钟声、前海石畔吹过的海风……岁月从未忘记,青春的土地如何长满奇迹。

2023年起“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落户深圳;走向世界的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现象级AI舞剧《深AI你》张扬文化新质生产力;截至2024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居全国城市之首;2024年深圳首条自动驾驶公交线路开通,同年,深圳独角兽企业新增数量居全国第一;寸土寸金的深圳抚育森林57354.22亩、绿道总里程突破3600公里、公园1320个……图片展上,关于“深圳速度”与“深圳质量”的硬核奇迹不胜枚举,一直在延续。

时代大潮奔腾不息,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交融激荡。此次图片展是一部用奋斗著就的诗篇,那份“杀出一条血路”的初心、那股“敢为天下先”的胆魄,最终汇聚成山海之间的幸福灯火。重温这些历史瞬间,并非只为回望,更要共鸣青春,坚定前行。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