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新质生产力与国内大循环“双向赋能”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08-25 08:1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第33届广州博览会(以下简称“广博会”)8月24日收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透过这一场展会,可以看到新质生产力的引擎正加速轰鸣,国内大循环的脉络越织越密。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广博会的最大亮点。蓄势待飞的“空中的士”、机动灵巧的智能机器人、前沿的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成果,纷纷走出实验室,进入展会现场。科技创新在这里不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生产力。广博会则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的舞台,加速了技术与市场、资本的对接,让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为产业的迭代升级注入了实实在在的动力。

畅通国内大循环,关键在于打通要素流动的“任督二脉”。本届广博会不仅是商品展示交流的平台,更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动的平台。无论是青海“生态品牌”的集中推介,还是“百千万工程”展区汇聚的优质农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直达粤港澳大湾区和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展会期间签署的“百园千企”协作框架协议,更将展会的临时交流延伸为长期合作,把地方优势转化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共赢资源,体现出区域协作的巨大潜能,国内大循环的韧性也将由此增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博会还将产业发展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银发经济、品质生活等展区的设立,让前沿科技与民生需求直接对话,既检验技术成熟度,也培育市场接受度,更把生产端创新与消费端需求紧密衔接,形成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再到市场消费的完整闭环。这种市场化驱动的供需精准匹配,将发展的力度与温度融为一体,不仅使经济循环更加畅通高效,也切实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提振了消费信心。

本届广博会不仅是一场成功的经贸盛会,更是以展会为媒,促进新质生产力与国内大循环的“双向奔赴”“双向赋能”,增强经济活力与韧性的一次生动实践。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终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