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后沪深股市今天继续交易。一旦从节日的闲暇中走出来,直面这个市场,顿时感觉到有点紧张起来。
节前尾盘热门牛股跳水、假期中海外市场的大幅波动,今天各大媒体大做股市暴跌一周年的文章,翻开老账,让人重温这一年的痛。
特别是对行情有着直接关联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到了揭开面纱的时候,尽管一些有份量的机构纷纷转向看多,但是回到现实中,还是让人感觉有路向不清,不知所措。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节后A股进入最敏感阶段,其中包括美联储议息会议、英国脱欧公投和A股能否纳入MSCI等七大事件,将对近期A股产生重要影响。
先看看是哪七大事件,6月11日-7月11日:欧洲杯在法国开球,“欧洲杯魔咒”笼罩全球股市。的确,一开赛,欧美股市全线收跌,欧洲股市6月10日跌至近四周低位;美国纳指下跌1.29%,创两个月最大单日跌幅。
6月12日至6月14日:除CPI、PPI外的5月份宏观数据都将揭晓。
6月15日:A股是否纳入MSCI指数将揭晓答案。MSCI明晟定于本月15日决定是否将A股纳入其基准指数,业内人士普遍给出乐观评价,纳入机率也由50%一路升高至60%,甚至70%。但不纳入的概率也不低。
6月15日:美联储议息日,不加息成主流观点。就未来一周情况看,对A股影响最大的是6月16日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束后,是否作出再次加息的决定。
6月23日:英国脱欧公投。距离本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决定是否脱离欧盟还有不到半个月,目前,英国国内民众对脱欧与留欧的支持率,开始出现胶着。
6月底将是公布深港通的敏感期,7月1日前可能宣布启动。
还有一条,6月18日万科高位复牌引发担忧。6月12日公司董秘有发话了,6月17日前后才向深交所提交重组预案,这样一来,复牌的时间可能要推迟到下月初。看来,万科不顾违规的风险做了一次好人。
这么多事情,或利多或是利空,而且在市场预期紊乱的情况下,两者又很容易迅速转换。但是,拨开迷雾,部分国内有影响力的机构却看到了行情的曙光。
安信证券端午节期间发表最新策略报告,报告称,从现在开始,改变中短期悲观的看法,旗帜鲜明看多!未来几个月,在风险偏好的驱动下,市场有望出现一轮吃饭行情,熊市里15%甚至20%以上的指数反弹。
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在表述这一观点时显得有些兴奋,据他介绍,安信策略团队连续熬夜系统梳理了过去一个多月的政策细节。经过连续数天的深入分析,已经可以非常笃定的猜测:权威人士讲话以后,所有政策的核心主线已经由稳增长悄悄转变为供给侧改革+创新双轮驱动。从海外的非农数据到国内的政策的选择,风险偏好的回升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5月31日当日,海通证券就及时调整自己对大势的看法,重启多头思维。之后又不断强调维持这一态度。建议1-3个月的短期乐观一些,6-12个月的中期维持震荡市大格局的判断。平安证券也认为,阶段性行情提前启动,2820点区域已成为A股市场的中长期大底。长城证券更是明确表示,在美联储加息预期骤减、国企改革有望提速、MSCI及深港通预期下,短期市场反弹趋势有望延续,总体幅度可能在10%-15%左右。民族证券、广发证券都预测在资金推动下市场短期内有望波段性反弹。
当然,对市场担忧的人也很多,大盘连续6天横盘,多空再度出现一定的拉锯和均衡走势,量能有所萎缩,不少人开始单性后市成交能否继续放大。
不少热点板块表现火爆,走出了局部“牛市”,次新股板块无疑是其中的急先锋。但是树不能长到天上去,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的弱势行情中,次新股反弹的持续性与安全性最强,不过,在关注次新股赚钱效应的同时,也应注意其估值过高的风险。更有分析认为, “带头大哥”已悄然撤退,次新股“击鼓传花”炒作近尾声。
存量博弈,主力常常喜欢出奇不意做些事情,该跌时不让跌,大家都看涨时又偏偏按兵不动,今年以来,这样的事情已见怪不怪了。六月份的事情够让股市喝上一壶了,次新股如果退烧,看锂电池为龙头的新能源如何表现,再看OLED、稀土、区块链、移动支付、芯片国产化等主题是否继续活跃。
这么多机构看涨,扛过了这一阵子,七月迎来吃饭行情也是有可能的,五穷六绝七翻身,既然五穷了,六月也这么多事闹心,七月来点反弹安慰下合乎情理。但是这波行情的饭或许不那么好吃,次新股高高在上,如果还有行情,很多人或许都不敢吃了。
编辑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