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走深走实,前海打造深港建设融合“新样板”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08-22 16:4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一大早,香港建筑师郑文宏刚从香港抵达前海,就开始忙碌起来。他是前海创新教育集团前湾学校项目的驻场负责人,一天时间里,他要完成项目巡场,召开内部会议,与监理、施工单位对接当日目标,解决技术争议,再到傍晚返程,这样通勤3小时的日常,郑文宏坚持了两年。

8月19日,前海创新教育集团前湾学校项目宣布完工启用,标志着全国首个由港企全流程参建的深港融合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完成。同日,前海推出深港融合建筑师负责制管理办法,并与香港发展局签约香港特区政府新工程合约(NEC)试点研究项目,从顶层设计,到成果落地,再到深化合作,前海进一步推动深港规则衔接改革走实走深,全面落实《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助力深港建筑服务业协同发展迈入更广领域、更深层次。

实践破题,全国首个港企全过程参建打造融合“活教材”

“冇走样!”活动现场,前湾学校项目责任建筑师香港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严迅奇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记者了解到,前湾学校项目创新借鉴“香港认可人士制度”及“三方责任主体”管理模式建设,由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建香港全流程实施,香港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所等团队主导勘察、设计、监理全过程,成功实践“深港融合”工程建设模式。

“其实核心难点在于时间。”郑文宏说,香港同类规模建筑项目通常需48个月至60个月完工,而该学校项目于2023年1月中标,2025年8月完工,仅历经 31.5 个月的建设,设计与施工时间均高度紧张。为此,项目创新组建由香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与内地施工团队共同驻场的“驻地盘管理团队”,全程同步运作。

“驻场团队能及时弥补设计赶工的疏漏,也能快速解决施工中的突发问题,确保设计意图落地。”郑文宏说。

在建造过程中,中建香港应用自主研发的C-SMART数字管理平台及360全景AI机械防撞系统实现智能管控。宿舍楼创新铺设BIPV光伏幕墙,年发电量达4.2万千瓦时,满足地下车库全年照明,获评“深圳市独栋近零碳排放建筑”。项目还成为深港人才融合平台,香港理工大学在此设立大湾区实训基地,联合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持续深化两地建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储备人才资源。

“在实施过程中,前海帮助项目团队陆续打通企业跨境备案、专业人员执业资格认可、银行保函金融衔接、安全生产备案等关键环节,引入香港智慧管理、劳工保障等多项特色工程管理类体系,形成可复制的深港工程规则衔接全链条解决方案。”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何肇基说。

据悉,前湾学校项目占地3.13万平方米,总建面8.94万平方米,共提供3360个优质学位,将于今年9月开学正式投入使用,已成为国家住建部、香港发展局重点调研的“深港融合活教材”。

目前,前海已新增12家香港机构参与前海石公园大铲湾段、前湾公园、8号桥等项目,累计22家香港机构、158位香港人士参与前海项目建设。

制度破冰,“建筑师负责制”打通深港建筑工程规则衔接

前海率先全国试点深港融合建筑师负责制,助力打通深港建筑工程领域规则衔接障碍,探路两地行业深度融合。

深港制度创新和规则衔接是前海的重要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到,要支持前海合作区在服务业职业资格、服务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管理等领域,深化与港澳规则对接,促进贸易往来。《前海规划》也强调,要积极发展建筑及相关工程领域服务业。扩大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范围,稳步推进建筑师负责制,打造规划设计集聚区。

2023年5月,前海发布《前海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港澳规则衔接改革方案》,聚焦“规划设计管控、工程监管、计量计价、招标投标”等六大领域推出14项改革,其中就提到要建立与国际一致的“三方责任主体”管理体系。经过两年实践,8月19日,前海发布《深圳市前海建设工程深港融合建筑师负责制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进一步促进内地与国际通用工程模式衔接,助力深港两地建筑行业深度融合,提高前海建筑业国际化水平。

《办法》明确,“前海深港融合建筑师负责制”是指以建设工程项目责任建筑师为主导,依托所在设计单位为实施主体的建筑师团队,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组织、管理、经济和技术等服务,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勘察、设计、监理、驻地盘服务等全过程咨询,最终提供符合要求的建筑产品及服务的工作模式。该制度将采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由“建设-施工-建筑师团队”为责任主体的“三方责任主体”管理模式。

《办法》提到,前海管理局及局属企业投资的房屋建筑类项目符合“投资额在2亿元以上且工期超过1年”,以及“投资额在5千万以上且工期超过1年”的交通、园林绿化、市政水利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等非建筑专业牵头项目工程,原则上都将采用“前海深港融合建筑师负责制”。

“期待新政策的发布,能吸引港企港人更多参与前海建设。”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叶水球表示,前海与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建立了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为香港专业人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自身成就创造了条件。

合作拓局,引才落项共探深港融合发展新未来

在深港建筑服务业协同发展中,前海通过人才、项目的不断融合与落地,为深港建设领域深化合作持续带来新活力新动能。

首批香港专家获聘。为整合两地优质评标资源、引入多元评价维度,深圳首创建立香港评标专家库,并为深圳市首批50位香港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颁发聘书。该专家库将为深圳重大工程及民生项目提供独立、专业、权威的第三方评审支撑,依靠香港专业人士的国际项目建设经验,有效提升评审的科学性、公正性与前瞻性。同时,作为两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制度创新样板,香港专家库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为国家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贡献经验。

NEC合约试点。“香港特区政府新工程合同(NEC合同)试点应用研究项目”也正式签约,前海将委托香港特纳唐逊有限公司,与香港发展局一起,推动前海版NEC合同尽快出台。

新工程合约(New Engineering Contract,NEC合约)奉行伙伴合作理念,通过建立有效机制,促使工程项目各方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以达到共同的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截至目前,香港已有760项工务工程应用NEC合约,总合约造价超过5100亿港币。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周健德表示,“香港工程界长期应用国际标准,在NEC工程合同管理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未来香港可成为国家建筑业‘超级联络人与超级增值人’——通过NEC等国际规则本土化,推动内地工程管理从‘成本导向’转向‘价值导向’,最终助力中国建造‘走出去’。”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一级巡视员周蔚强调,前海要谋划更多项目践行建筑师负责制、新工程合约、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安全智慧工地系统等,连点成链,深化打造“前海样板”。

“前海的高速发展,不单扩大了香港建造业界的发展空间,推动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也提供平台让香港业界运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工程经验和技术,助力前海建立一套备受国际认同的建设管理制度。”香港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刘俊杰说。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谢晖晖表示,前海建筑师负责制与香港及国际通行做法高度接轨,有利于设计监管一体化以及设计品质效果落地。前海将加强与香港发展局、香港专业学会及机构的合作,推动深港两地建设规则深度衔接、机制高度对接,在绿色建筑、MiC模块化集成建筑、新工程合约(NEC)体系、智慧工地系统等领域推出更多改革创新成果,加速建设领域深港人才、制度、市场双向融合,为国家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探索新路径。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李斌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