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筒有约”第六期举办,共话家政行业新未来

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08-21 17:2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8月15日,深圳市妇联主办、深圳市家庭服务业发展协会与深圳市妇女社会组织促进会共同承办的“万花筒有约”第六期举办,活动先后参访了家政服务领域的标杆企业——“轻喜到家”与“妈妈来了”,并围绕“智能时代展望家政,与行业面对面”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探讨家政行业标准化、专业化、科技化的发展路径。

走进“轻喜到家”:标准化引领,职业教育赋能

在“轻喜到家”,学员们深入了解该企业通过产教融合推动行业标准化与人才专业化的实践。该企业已与全国100多所大中专院校共建职业教育联盟,牵头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并获授权开展九大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考评,实现“训考一体、持证上岗”。

参访中,学员们观摩了从“S型擦桌法”到“十大空间”服务标准等一系列实操演示,这都体现出企业对服务细节的极致追求。“轻喜到家”通过“以老带新”“六星评定”等机制,全面提升了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使优质家政服务覆盖更广泛的家庭需求。

探访“妈妈来了”:互联网+情感,重塑月嫂服务

“妈妈来了”则生动展现了以科技为引擎、赋能传统家政的崭新面貌。作为互联网基因浓厚的企业,其办公区设有十余间会议室,接待区可容纳数十组家庭与月嫂面对面沟通,线上线下联动高效透明。

企业聚焦科学的月嫂服务,注重“企业服务好月嫂,月嫂服务好客户”的可持续理念,为企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福利待遇。企业的展示墙上贴满了客户赠送的表彰锦旗,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月嫂服务的认可与感动。

智能时代家政面对面:科技赋能与人本服务并重

在随后的交流会上,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智能时代家政行业发展”展开深度对话。首先,针对互联网对于家政行业的影响,“妈妈来了”企业代表杜芸女士指出,互联网的发展推动客户对月嫂服务提出更高端、更情感化的需求,科技设备与线上平台显著提升了服务的精准度和透明度。“轻喜到家”企业代表王文静女士则从市场分析切入,强调家政服务正从“量”向“质”转变,专业化、科技化、品牌化、社区化及环保化已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在智能家政的发展进程中,机器人正逐渐承担起重要角色。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机器人可有效替代标准化、重复性高、危险性较强或可由大数据支撑的作业任务,显著提升服务效率与安全性。然而,涉及情感沟通、个性化关怀、创造性解决方案以及突发危机处理等具有高度“人情味”的服务环节,依然依赖人的判断与温度,是技术目前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也是目前家政行业的从业人员着重把握的关键优势。

面向未来,深圳市家庭服务业发展协会理事黄再高先生建议进一步厘清“住家”与“到家”服务的类别与标准,引领家政行业工作人员的职业规划;深圳市家庭服务业发展协会秘书长张国燕女士则强调家政行业的从业人员需具备积极心态、职业情怀和综合技能,以应对不断升级的行业要求。

互动环节,学员们就社保新规等热点问题提问,专家们结合实例进行了细致解答。此外,行业协会也代表主办方为两个参访企业颁发了“感谢状”,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参访与交流不仅拓宽了大家对智能家政的认知边界,更坚定了以科技赋能服务、以标准提升品质、以人文温暖社区的信念。活动显著提升了基层妇干推动妇女职业发展的专业视野与实操能力,为女性在家政等现代服务领域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明确路径与有力支持。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汤山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