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主编科普读物揭秘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科学力量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08-17 13:5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部教授杨舰团队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大象出版社,集结国内多位科学技术史名家,共同打造出科普读物《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科学与科学家》。该书旨在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讲述“科技”作为重要力量,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典型故事。

抗战期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在贵州山沟里进行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中微子研究;西南联大等高校纷纷内迁至大后方,从未曾中断教学科研工作……杨舰表示,中国科学家不仅是自觉投身抗战的先锋,更是战乱中的科研火种守护者。中国科学家在抗战期间做了许多了不起的工作,不论是在前线还是后方,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技术应用领域,都为赢得持久抗战的全面胜利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战时科研成果对国家战后科技进步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杨舰介绍,要从根本上减少战争、减轻战争对人民的摧残,需要建立更全面系统的认知视角。为此,该书选取了大量非战斗场景的研究案例,包括营养学、社会学、卫生学等多个领域,立体呈现出战争和战争中的科学对世界的影响——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中国近代史和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需要科学家精神。这本书很好地诠释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内涵。”杨舰也强调,“研究历史的根本意义在于直面历史,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战争、面对当下与未来。”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