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机器人开发者大赛首落光明,169所高校1401名师生参与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通讯员 刘明明 冯静 关振
08-17 13:1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8月17日,2025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魔力元宝赛项全国总决赛在光明街道华强科技生态园火热开赛。作为国内青少年机器人领域极具规格与影响力的赛事,今年首次落地深圳,吸引了全国169所高校的1401名师生参与,比赛将持续至19日。

光明街道秉持“创新服务、先行示范”的理念,携手多方力量创新办赛模式,既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高水准竞技舞台,更借助赛事激活街道经济、推动产城融合,为光明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社区集体经济“破圈”办赛,政企校联动打造标杆

本届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北京搜获科技有限公司、光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光明街道办事处、光明汇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开创了“政府引导+社区运营+市场化运作”的全新办赛机制。街道首次组织社区集体公司作为承办主体之一,整合资源、盘活场地,将赛事与产业发展、企业服务深度融合,开辟特色办赛路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华强科技生态园即将正式挂牌“光引粒·人工智能创想空间”,为光明区再添重要创新载体。

开幕式上,乐聚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夸父” 以灵动舞姿和精准动作惊艳全场,既彰显光明区机器人企业硬核实力,也为赛事注入科技活力。企业深度参与为赛事带来资源与专业视角,推动赛事与产业紧密结合。

“以往集体经济依赖物业收租,这次办赛让我们看到科技服务赋能社区的新方向。”光明社区负责人表示,赛事期间,街道将联动辖区酒店、餐饮企业推出专属折扣,推动本地消费实现双赢。

搭建产才融合“双向通道”,光明科学城“圈粉”无数

大赛设置“光明科学城探访日”,组织参赛师生参观光明规划展览馆、大科学装置、华星光电等标志性场所,让选手深入了解光明科学城的发展和人才政策,不少人表达毕业后扎根光明的意愿。

光明区在机器人产业发展上优势显著。联想、华星光电等企业扎根发展;鹏城云脑Ⅲ与超算二期形成“超级双脑” 算力支撑;光明实验室与华为联合打造的昇腾算力应用创新研究院启用,深圳理工大学相关研究院加速产学研融合。这些优势让参赛师生看到广阔前景。

光明区人才局、人资局借赛事东风,赛前联合区工信局梳理辖区10余家科技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实习对接并发放含产业、创业扶持政策的“光明人才服务包”。现场设人才服务专区,发放政策手册并提供咨询,助力人才扎根。众多高校人才与光明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为光明科学城的人才集聚注入新鲜血液。

从“社区市集”到“全国赛事”,光明街道的进阶之路

事实上,光明街道在科技活动组织上早已进行了诸多探索。2023年“追光市集”融合科技展览与非遗体验,单场活动吸引近千名居民。2024年东周社区“小小科学家”品牌,通过3D打印、编程课程等激发青少年科技兴趣。这些实践探索为承办国家级赛事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次大赛是光明街道从‘社区服务’向‘科创服务’探索迈出的的重要一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入市场化运营团队,实现赛事报名、调度、后勤等全流程线上化管理,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赛事期间首创“双观摩团”机制:组织工匠社、罗博威视等近10家优质企业现场观赛并开展人才对接;组织百余名中小学生观摩,播撒科技火种。

从“办一次赛”到探索“建生态圈”,光明街道以本届大赛为新起点,规划未来三年持续引进并落地优质赛事,不断营造“开放协同、活力迸发”的浓厚科创氛围。正如参赛高校代表所言:“光明用一场精彩纷呈的赛事,让我们认识了这座都市田园中的科学之城。”未来,光明街道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科技浪潮,推动光明科学城向更高目标迈进。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通讯员 刘明明 冯静 关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