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网络“黑嘴”亮剑,为企业发展清障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07-25 10:2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空间早已不是虚拟世界,它与实体经济血脉相连,是营商环境最重要、最直接的组成部分。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如同阳光雨露,滋养企业茁壮成长;而一个乌烟瘴气的网络空间,则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甚至拦路虎。

继联合多部门制定推出“广东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20条”政策措施之后,近期广东省委网信办又深入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和“粤·清朗 亲清护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等专项行动,依法严肃查处一批侵犯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并通报了部分典型案例,持续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清障护航。

透过通报的多个案例可以看到,某些所谓“自媒体”账号早已背离信息传播初衷,沦为“以负面牟利、靠谣言吸金”的灰黑产业链上的一环。网络“黑嘴”们打着“舆论监督”旗号,实则蹭热点、捏造谣言、翻炒旧闻,甚至以删稿要挟,公然进行新闻敲诈。

这一现象不仅伤害了企业,更动摇了营商环境的根基。一则谣言可以让企业在资本市场遭遇滑铁卢,一条虚假爆料可能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一些创新型企业因为网络抹黑影响融资进程,一些本土品牌因为虚假测评丧失声誉,直接冲击广东“敢闯敢试”的创业氛围。

有鉴于此,广东治标又治本,并未止于“查处一批”,而是形成了系统应对的“组合拳”——既有严厉打击网络侵权、操纵舆论的执法举措,也有畅通举报渠道、提升企业维权能力的制度配套,还包括加强普法宣传、优化涉企数据管理、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等服务性改革。这套“组合拳”不仅立足于“严治”,更着眼于“赋能”,既体现广东法治化、规范化营商网络环境的决心,也回应了企业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期待。

治理网络“黑嘴”不是打压舆论监督,而是捍卫合法、公正、有边界的监督权利。真正的监督应当基于事实、依法表达,而不是牟利驱动、攻击为先。只有将“红线”划明,将“底线”守住,才能让网络空间成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场域。

优化营商网络环境,说到底是优化发展生态、激发市场活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既有大量走向全球的龙头企业,也有无数正在起步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更需要一个清朗透明、公正有序的网络舆论环境来保障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斩断网络“黑嘴”的黑手,是为企业松绑解忧,更是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夯基筑台。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何涛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