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5年广州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全面开启,广州大学近3000名学子组建372支队伍,斗志昂扬地“出征”。据悉,此番该校“三下乡”组队数量实现新突破,今年其服务内容涵盖岭南特色产业、海洋产业、乡村集体经济、绿美广东等多方面,服务区域涉及河南、新疆、内蒙古等省外区域和珠三角及粤东、西、北等省内多地。
据介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位教师带领该院青年理论宣讲团44名优秀学子,组成四支队伍赴清远市清城区、英德市、佛冈县、连州市等12个县(市、区)、镇(街),面向当地党员干部、基层群众、中小学生等1300余人次开展26场基层理论宣讲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播撒入户。
“理论大厨”们带着满满的“理论大餐”,既涵盖党史学习教育、新质生产力、精神文明建设等“主菜”,也包含清远革命历程、清远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当地“特色菜”。宣讲团还自编自导多场情景剧,通过身临其境的演绎,或把观众们带到硝烟纷飞的抗日战场,或带入乡村振兴一线场景,增强宣讲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实现党的创新理论的专业性生动化传播。
广州大学学生处“穗疏同心”实践团19名师生与新疆喀什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当地200余名各族干部群众共同举行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该校音乐舞蹈学院苏灿如等4名学生组成的升旗队伍,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铭记历史,吾辈自强”的誓言响彻边疆。
广州大学带队老师热比艳木讲述:“88年前,全民族抗战的烽火被点燃;88年后,我们在这里共同升起国旗,就是要让青年一代永远铭记历史、珍视团结。”新疆喀什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党委委员阿依帕夏分享道:“看到广州大学师生与我们的村民并肩而立,共同参加升旗仪式,这种跨越地域的情感交融令人动容。”
该校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等七个学院的学生代表,则开展京剧、英歌舞、钱鼓舞、书法、扎染、剪纸、咏春拳、舞狮等项目的学习体验活动,激发当地各族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AI应用、编程启蒙、科普实验等科技课程,他们助力边疆青少年接触前沿科技,并以实践团大学生的求学成长故事开展励志教育,还向当地村民系统传授短视频拍摄和直播技巧,为当地杏产业插上“数字化翅膀”,拓展销售新渠道。本次活动采用“青年影响青年”的传播策略,特邀拥有百万粉丝基础的校园达人全程参与,并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对本次边疆实践进行全面记录和宣传,相关话题网络曝光量超百万次。
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灵眸智译”突击队则与当地直播基地联合打造“听障友好型AI助农直播间”,创新性地引入三维手语数字人主播系统,聚焦英德竹制品环保餐具、麻竹笋脆笋、英石盆景三大特色产品进行直播推广。直播时,主播语音实时转化为标准手语动作,同步呈现文字字幕,为听障群体构建起“能看懂、能互动”的无障碍观看环境。
该“灵眸智译”突击队还联合英德市团委、英德市委宣传部打造“艺术科创公益夏令营”。此次夏令营为在英德工作生活满3个月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包括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网约家政、社交电商从业者等)子女量身定制,为孩子们带来一场“零门槛”的科技探索之旅。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