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3日这个周末,一批由师生、亲子家庭和其他市民组成的“环保探险队”先后走进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福田馆)和深圳市垃圾处理历史博物馆,开启他们的科普馆奇妙之旅。这也意味着,2025年深圳市“垃圾分类科普馆奇妙之旅”暑期低碳研学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系列活动将持续至8月31日。
市民参观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福田馆)
减塑分类知识课堂全市第一课开讲
解锁日常减塑“密码”
首场活动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福田馆)举行,6月份,该馆凭借在垃圾分类科普与绿色低碳实践领域的显著成绩与创新模式入选国家级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是全市唯一一个。
“塑料造成的污染,你知道多少?如何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围绕“塑料”主题,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主任、少先队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工作委员会主任梁治宇,以模拟体验、互动问答、案例分享等形式,开讲减塑分类知识课堂全市第一课,为学生和家长打开了一扇了解塑料垃圾处理全流程的窗口。
减塑分类知识课堂全市第一课活动现场互动
该中心特别开发了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的减塑分类知识课件——《小选择,大未来》。课件以图文、视频和数据分析等形式,对塑料的诞生、应用、造成的污染以及回收再生的价值进行了趣味科普,并以深圳近年来的减塑行动为例,呼吁广大青少年积极加入减塑行列,助力“山海捡塑 绿美鲲鹏”宣传活动和塑料回收公益计划的进一步推广。
学以用,践于行。活动现场,蒲公英少先队员们还分组体验了废塑料变成再生产品的制作流程,他们利用塑料瓶、奶茶杯、吸管等废塑料制作成了永生花、环保小夜灯、沙锤、排箫等创意作品。当天,科普馆内特别设置的塑料专场换享市集也热闹开张,学生们将自带的闲置塑料物品与其他人员交换,让闲置物品焕发新生。
探秘“宝藏”博物馆
穿越垃圾处理的前世今生
7月13日,“垃圾分类科普馆奇妙之旅”第二场低碳研学活动跟随“2025美丽深圳城管行——探寻‘圾’忆密码,‘童’行环保之旅”的步伐,走进了位于宝安区的深圳市垃圾处理历史博物馆。
活动现场开展环保微课堂活动
该场馆是国内最大的垃圾处理历史博物馆,馆内集历史展品、互动游戏装置和大量垃圾处理历史资料于一身,以生动的方式展现了人类在不同文明时期如何处理垃圾。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环保参观团循着时光脉络纵览了古今中外垃圾处理技术的迭代演进,“身临其境”体验了垃圾从收集、运输到处理的全流程。孩子们在互动装置前热情高涨,有的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游戏,点亮象征环保希望的“蒲公英”;有的奋力踩踏单车,为寓意资源再生的“重生树”注入绿色能量……在环保微课堂中,蒲公英讲师以趣味图文与典型案例解析垃圾分类知识体系,通过趣味问答、情景模拟,将复杂的分类逻辑转化为生活智慧,推动公众认知向深层认同跃升。
一张地图打卡科普馆
探寻垃圾分类奥秘
后续深圳各区将以全市第一课为样板,依托蒲公英校外实践基地,积极动员蒲公英少先队开展减塑分类知识课堂、奶盒回收、芬芬小课堂等内容为主题且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减塑分类知识课堂还将走进由深圳市委组织部、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联合举办的2025年暑假“小小科学家”科学探索研学营,于7月14日至8月22日,在市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的暑托班上开课。
深圳各区“垃圾分类科普馆奇妙之旅”暑期低碳研学活动预告
深圳市“垃圾分类科普馆奇妙之旅”暑期低碳研学活动已连续开展3年,其依托全市垃圾分类科普馆及共建花园等实践基地制定研学路线、开展研学课程,旨在以“行走的课堂”形式,让市民在参观实践中深刻理解垃圾减量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
扫码预约参观垃圾分类科普馆
今年暑假,深圳市“垃圾分类科普馆奇妙之旅”精彩纷呈。市民可以垃圾分类科普研学地图为指引,通过“深环游”小程序预约打卡参观垃圾分类科普馆,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 “垃圾去哪儿” 的全链条处理流程。
接下来,深圳城管部门将在暑期按一周至少一场研学活动的频率,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科普馆奇妙之旅”。市民可通过“美丽深圳”和“深圳城管”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活动资讯并参与报名。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上官文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