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赛场因科技向善闪耀温暖光芒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李跃
08:0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行车赛在深圳市龙岗区圆满落幕。本次赛事共有17个项目刷新了全国纪录,这背后,是广东“智造”对赛事的全场景赋能、对运动员的全链条关怀。这是赛事之外另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比如,能读懂指令、自主导航的智能轮椅控制器,宛如贴心的“出行伙伴”;AI导盲眼镜,误差率控制在极低的0.1%以内;无人驾驶救生艇,具有自主航行、自动避障、一键返航等功能……众多广东尤其是深圳科创企业及团队将赛场及其周边配套作为“超级应用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走起来”的AI“硬科技”正成为“助残新军团”。

据了解,作为赛事的主办地,龙岗区从“科技助残”与“人文关怀”两个维度入手,联合了38家科技企业,精选手语翻译器、导盲兔AI眼镜等108项优质产品,覆盖运动保障、生活服务、无障碍出行等各类场景。此次赛事不仅激发了残障人士挑战自我、奋勇拼搏的精神,也成为检验广东尤其是深圳科技助残成果的“超级舞台”。

深圳是一座高科技之城,近些年来,深圳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积极推动体育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很多知名大型赛事上,都有来自深圳的科技企业的身影。比如,2024年巴黎奥运会首场无人机秀,就是由法国团队设计,由来自深圳的中国无人机编队执行表演的。北京冬奥会上,直接参与赛场内外建设、运营、后勤保障的深圳科技企业超过30家。

而本次残特奥会自行车赛上闪耀的科技之光,再次确认并强调了这样一种理念:科技的进步不只是为了征服星辰大海,更应该呵护人间烟火;它不是居高临下的“给予”,而是蹲下来理解需求的情感“共鸣”。那些在赛场上奔跑的身影、在数据屏上跳动的数字、在细节中流淌的温暖,共同诠释了科技向善的真谛与要义。

进一步说,科技向“善”才能向“强”。科技向善的关键,在于始终将“人”置于研发的核心,例如,此次赛事中应用的AI无障碍等技术,未来可推广至公共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让赛事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普惠民生的红利。以人为本,深入民生痛点,科技创新才能更好地进行推广;而科技创新与民生关切相融合所凸显的,或许就是科技向善最动人的模样。

体育赛道有终点,科技向善、赋能城市的征程永无止境。这一场赛事让人看到了科技创新的高度,感受到了城市的人文温度,这样的高度与温度,最终将在更大的坐标下提升城市形象的能见度。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