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东坑镇“丁彭黄”片区打造乡村一体化发展标杆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07-08 07:50
收录于专题:粤来粤好百千万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走进东莞市东坑镇的“丁彭黄”片区,宛如走进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里山水相依,田园阡陌,古味浓厚,如诗如画。白天,漫步湖畔,湖面上白鹭觅食嬉戏、翩跹起舞;夜晚,驻足广场,月亮雕塑与湖水相互映衬,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如今的“丁彭黄”片区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点。东坑宣 摄

作为广东省和东莞市“百千万工程”的“双料”典型村,“丁彭黄”片区依托古韵田园、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岭南乡村韵味的美丽圩镇。日前,在2025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丁彭黄”片区一线指挥部因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表现突出获通报表扬。

占地5.1平方公里的“丁彭黄”片区位于东坑镇山水新天地,在东坑镇中心区北部,由丁屋、彭屋、黄屋三条村组成,是一个有着近700年的传统岭南村居。曾经的“丁彭黄”片区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旧村旧屋破败,逐渐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当地村民介绍,丁屋、彭屋、黄屋互相接壤,但村与村之间矛盾重重,尤其黄屋、丁屋嫌隙颇深。“两个村水塘挨着,却不相通。每当下暴雨,池塘水倒灌,就会出现严重的水浸,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黄屋村党委书记黄旭芬介绍。

2018年,东坑镇统筹规划“丁彭黄”三条村的特色生态人文资源,通过拆除原本1000多闲杂间,腾出连片农村发展空间,并投入2亿元建设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项目,打造了“古韵田园·山水新天地”乡村振兴品牌。

2023年以来,东坑镇再次紧抓“丁彭黄”片区入选“百千万工程”省市“双料”典型村的契机,以“美丽圩镇”建设为重要突破口,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着力实现产业味、人情味、旧村味“三味协调”,力争将“丁彭黄”片区打造成“有好味、有好戏、有好梦”的城市“桃花源”。

东坑镇“百千万工程”“丁彭黄”片区一线指挥部工作组组长黄国洪介绍,在“丁彭黄”片区开发过程中,重点打造祠堂、戏台等民俗文化地标,建设曲艺文化展演馆,创建省级曲艺之乡,打造“人文丁屋·太傅故里”文化IP,充分挖掘祠堂“家文化”的现实意义,真正实现“留得住乡愁”。同时,以“旧貌”为基底,以“农耕”为媒,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用“田园”和“山水”营造空间氛围,导入文创、民宿、餐饮、展览、科普等产业,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实现价值重塑,促进经济增收。

位于黄屋村青年创业街的东坑本土老字号“饼家”分店,便是多元消费场景的代表。负责人李树明表示,片区的“文化+消费”业态氛围浓厚,符合自家品牌的“年轻态”发展方向。他计划将片区的分店打造成一处小型“形象展厅”,向外界展示东坑的传统美食文化。“片区有这么好的环境,哪怕不在这里开店,我也会经常过来游玩。”李树明说。

据统计,“丁彭黄”片区近两年来累计吸引省内外参观团队285批超8500人次前来参观交流,数万群众游客观光打卡,带动镇内坑美村入选省第二批典型村,井美村等6个村入选省第三批典型村,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提供可复制经验。

编辑 刘彦 审读 杨渝嘉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