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深圳的李女士通过手机银行,仅用几秒就将生活费汇到在香港读书的女儿账户。6月22日,随着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运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全国首批试点银行均在前海落地跨境支付通业务,首日跨境汇款交易318笔,双向跨境汇款规模62.8万元,平均单笔金额达2000元,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已实现互联互通,深港融合进入新阶段。
近期,中办、国办《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发布,深圳综改试点迎来“2.0时代”,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深港合作“主线”更明,前海始终牢记依托香港、服务香港初心使命,以“硬联通”缩短距离,以“软联通”打通壁垒,以“心联通”凝聚共识,坚持聚焦服务香港“三中心一高地”建设,助力让港人港企更好地融入湾区生活,让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 前海管理局供图
打造无感跨境无缝衔接规则高地
早上8点,东南建设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冠男从香港出发,不到一个小时,便出现在了妈湾十九单元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施工现场。
“便利”是王冠男最大的感受。得益于便捷的深港交通,她轻松实现当天往返,生活节奏不受干扰。
跨境执业便利化为许多香港专业人士打开了新天地。妈湾十九单元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便是前海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港澳规则衔接改革首批试点项目之一。“过去,香港建筑团队在内地的项目大多只能介入前期方案。”王冠男说,前海的《香港工程建设领域执业备案管理办法》为香港建筑师带来了更多可能,备案后便可全流程、全周期参与到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及项目工程管理的工作中。“目前,公司已有2位专业人士通过在前海备案的方式参与内地工程项目。”
在该《管理办法》下,香港团队将香港成熟的工程管控经验“无缝”注入前海建设。尤其是香港的“三方责任主体”的建筑师负责制管理模式将赋予建筑师更多项目管理的权力,更能有效贯彻建筑师设计意图、统一设计及工程监管、提升建筑质量与交付水平。
“梦想落地了,越来越顺了。”中建香港商务经理林志伟的感慨朴素而真切,通过前海执业认定,他开始在前海参与建设工程的试点项目,从此他对香港和内地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上有了更深体会,也让他的职业道路进一步拓宽,期待能在前海乃至大湾区更多建筑类项目开展工作。
政策利好下,已有26类1066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便利执业,这里日益成为深港合作的“第一站”“首选地”。
“对外籍乐手来说,签证问题曾是个难点。”香港管弦乐团董事局副主席、资深大律师谭允芝说,便利的签证政策帮了乐团里外籍乐手来内地演出的大忙。“现在,我们可以便利地进行表演排练和住宿安排,节省了时间和费用。”这一看似微小的改变,实则极大促进国际艺术人才跨境协作。她说,乐团计划在未来继续加强与内地的交流合作,期待依托前海这一跳板,更深入地拓展内地文化交流版图。
作为深港合作的前沿阵地,前海正通过一系列 “软联通” 措施,打破规则壁垒,推动深港规则衔接。已率先落地入境签证、永久居留、便利通关等试点政策,加快成为国际人才到大湾区的“第一通道”。
促进深港跨境创新要素加速流动
“左手港研,右手深产”,在深港互联互通不断深化下,“香港研发+深圳转化”的模式在前海照进现实。
来自撒哈拉沙漠的一只小银蚁,成为创冷科技自研无电制冷技术的灵感来源。6月底,这家以“香港研发+深圳转化”独特发展模式创立的绿色科技企业,宣布启用在前海的办公新空间。
“前海新址的启用,是创冷科技‘香港研发+深圳转化’模式深化的新起点,立足前海,依托深港协同,我们将持续深耕无电制冷技术,将绿色降温解决方案推向全球更广阔的高温地区与多元应用场景。”创冷科技CEO兼联合创始人朱毅豪说。
根据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正加快打造深港深度融合发展引领区,前海梦工场是深港合作的重大平台,无论何时走进这里,港青们总是步履匆匆,交流夹杂着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形成了一道特别的深港融合风景线。
从前海出发,一只会巡逻、能逗猫、主打陪伴的家庭机器人,正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80万人都在使用的“电子分身”。今年“6·18”期间,备受业内关注的港资企业赋之科技Enabot,以机器人EBO和宠物科技产品ROLA系列,在某电商平台实现商品交易总额同比翻倍,增速超100%。
“作为深港融合下的科创成果,我们在前海设立总部,在香港分设国际业务中心,依托前海产业链资源和人才供给能力,我们海外业务的产品发运、客服支持、品牌输出等由前海总部统筹,同时配合香港公司的资源,形成高效全面的全球运营链路。”Enabot品牌负责人佟少楠告诉记者,Enabot基于“香港背景+深圳土壤”,技术方面兼具国际化团队与前沿视野,拥有完整的硬件、软件与AI算法自主研发能力,已申请和授权150多项国内外专利。
深港创新成果频频在前海落地,更不断从前海“走到”香港。6月初,睿思芯科(香港)技术有限公司入驻香港科学园,标志着这家从前海走出的科创企业,在深港两地科研资源、产业协同和人才机制等紧密联动下,在国际化布局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自前海梦工场提出“1510提升计划”以来,梦工场与香港数码港建立项目互推机制,推荐一起创梦科技、手绘科技、比特结构科技、昇腾技术等一批企业在香港落地或计划落地,推动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双向奔赴。截至5月31日,梦工场在园团队589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510家。
打造港风港味街区雏形已现
漫步前海街头,黄灰相间的路牌标注着繁体字和英文;逛游前海梦工场,詠藜園、愈欣书店、永年士多等多家港资品牌已入驻;搭乘在前海的地铁站,出入闸口旁贴心摆放着深港两地乘客切换乘车码的指南……前海加快打造国际化港味港风街区,初见雏形。
这段时间,随着《新闻女王2》在前海的拍摄工作即将完成,该片总监制钟澍佳更为频繁地往来前海与香港,“前海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我从香港到前海比到香港将军澳电视城用时更短,而且前海许多新建筑的街景和内景都很丰富,能够满足各类场景需求。”钟澍佳透露,该剧预计7月中旬完成拍摄,希望今年能播出。
向前、向海、向未来。一个兼具香港味、国际范、滨海风、现代化、未来感的前海正生动展现。
作为深港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前海持续“上新”新设施,新活动,让更多香港人进得来,留得住,更融得进。今年4月,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在蛇口太子湾试运营。6月底,前海举行“同根共源·非遗华章”深港青年非遗文化嘉年华,通过设置拓印瓦当传统纹样、东江水煮草木染方巾、非遗唐流彩等各类项目,吸引深港青年热情参与,促进深港两地文化交融。
前海嘉里中心是前海第一个试点“前海建设模式”的投资项目,自落地以来,以国际化视野和港式精细化运营,吸引众多知名港资企业纷纷“落子”,不仅有东亚银行、大新银行、恒生前海基金等大型港资金融企业入驻,还包括思谋科技等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据统计,香港企业入驻共26家,港企占比达20%。在配套服务方面,前海嘉里中心为香港访客提供深港专线巴士接驳,优化跨境体验,提升配套便利性。
目前,在陆路联通方面,前海已开通10条港澳跨境巴士、口岸接驳巴士、一站达专线,6条地铁线便利换乘至香港。海上联通方面,依托蛇口邮轮母港和机场码头开设4条往返香港的海上客轮航线、每天20班,实现1小时到达香港中环。空中联通方面,已开通由深圳国际机场来往香港国际机场的跨境直升机航线,增强深港两个机场协同,正推动开通邮轮母港的跨境直升机航线。
编辑 王雯 审读 李璐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