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民治街道: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全力打造“智创民治、中心之城”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吴禾昆
06-30 10:1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党建来引领。经过多年快速发展,龙华区民治街道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正逐步放大,发展势能正不断集聚。但民治仍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起步期和关键点,新一轮发展蓄势待发。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民治街道聚焦“智创民治、中心之城”目标,紧紧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不断激发红色动能,把牢政治方向,以强化发展引领、优化治理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为着力点,将基层党建工作由点到线到面逐步扩展,不断提高党组织在区域内各项事务中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引领能力,全面提升辖区高质量发展动能和成色。

从“融入”走向“引领”:以创新驱动聚合发展动能,打造现代化城区发展新标杆

紧紧围绕“智创民治”目标,民治街道始终强化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发展保障力,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效能。

在经济发展中注动能。实行党员领导干部揭榜挂帅,带头抓经济、促发展。做强做优数字经济等产业链党建,建成北站壹号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推动打造“园区+校区+社区”融合党建模式,以红色引擎带动和激发企业发展强大动能。2024年辖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社消零增速和排名居全区各街道第一。

在营商环境中增优势。聚焦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和跨境电商集聚区,扎实推进虚拟园区建设,聚焦“人、钱、地、房”,实现企业服务“街-社-园”全覆盖,辖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规上企业数量四年内增长到3倍;上市企业、总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数量逐年增加,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四年内增长到7倍。

在人才服务中添活力。针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领域企业需求,依托深圳北国际人才驿站、人才绿道、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龙华国际合作中心等优质载体,着力打造环深圳北站国际人才服务圈,聚焦国际化人才需求,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从“你我”成为“我们”:以多元共治实现为民善治,进一步释放基层治理效能

通过激活社区这一“神经末梢”,民治街道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点凝聚到优化多元共治机制这条主线上,真正将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起来。

社区平台大家建。做强社区“大党委”,创新打造居民议事会、专家参事会、党员群众共享会的“一社三会”等工作机制,实现治理主体由单一到多元、资源由封闭到共享。红山社区创新“红山共理”模式,培育社区“共理人”,设置“共理商议厅”,成功解决商户漏水等难题,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红山共理”模式获评南都街坊口碑榜“民生微实事十大金奖”。

社区事务大家议。深化“书记茶话会”机制建设,打造“流水茶席”“巷道茶聊”“老兵下午茶”等品牌,用“小茶杯”撬动“大治理”,把社区事变成自家事,推动社区由居住共同体转变为共建共同体。2024年街道组织召开书记茶话会174场,收集解决居民诉求240条。大岭社区“流水茶席”经验做法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书面分享。

社区难题大家解。深化“定格+”治理,对街道14个社区行政区域精细划格,构建社区先锋服务队、片区先锋服务分队、网格先锋服务小组“1+14+N”先锋志愿服务队体系,以先锋模范引领带动热心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民乐社区创新“先锋‘栋’力双楼栋长”模式,搭建“1+1+6”服务管理体系,把居民自治触角延伸到网格上、楼栋里、家门口。

从“中心”抵达“心中”:以服务温度提升幸福指数,全面凸显基层党建为民价值

民治街道坚持用好阵地优势,切实把党群中心服务温度传递到老百姓心中。

强功能提效能。用好用活16个党群服务中心及20个亲邻之家,全域嵌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创新“党建+托育”“托育+健康”等服务模式,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基层阵地体系,不断增强阵地、堡垒、家园功能,党群服务中心也成为更多居民想来、爱来、常来的幸福家园。

聚资源利长远。着眼特殊群体差异化需求,链接千万级民贤关爱基金,构建“1+14+N”党建引领慈善体系,实现14个社区基金全覆盖,广泛开展独居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关心关爱活动。《北站社区用心用情做好“一老一小一残一困一军”关爱服务》被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以信息专刊形式印发全省,“一老一小”项目入选全国民生工程案例,为全省唯一入选街道。

优服务暖民心。深化“亲邻社区”建设,推出“亲邻服务”“亲邻陪伴”“亲邻救助”等,打造亲邻说事点、幸福一条街等活动品牌,加快推动社区“陌邻”向“睦邻”转变。在区委组织部的指导下,在重大节假日提供“五彩北站”优服务,示范担当的“黄马甲”、响应号召的“红马甲”、迎难而上的“守夜人”,以实际行动坚守初心、传递爱心、温暖民心。

从“治理”转为“智理”:以数字赋能推动城市精治,实现城市更聪明运行更高效

此外,民治街道还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应用,让信息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一线,确保服务效率不断提升。

“一网同心”为治理减负。夯实数字支撑,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基层数字平台,广泛覆盖党建服务、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多个数字化应用场景,聚“条”为“块”,推动社区治理数据底座更完善、数据汇总更便捷、分析研判更详实,形成上下级信息数据随用随取、共享共用的新局面,切实减轻社区工作人员工作负担。

“一网统管”为治理增速。敏锐捕捉人工智能发展浪潮,率先全面接入DeepSeek AI功能,创新行政执法、公文处理等领域多场景应用,成功实现数据赋能基层、智能普惠治理的突破。如依托DeepSeek AI助手,打造“AI辅助法律服务”平台,形成“法规智能检索-案例精准推送-诉求科学研判”的全链条智慧法治系统,有力推动执法工作朝着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一网共治”为治理赋能。坚持以数赋能,拓宽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创新探索民生诉求线上评议模式,有效打破传统评议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同时,依托线上平台的公开透明模式,让每一个评议环节、每一项数据信息清晰可查,切实增强评议结果的公正性与客观性,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更加可感可及。

编辑 李斌 审读 刘彦 二审 杨渝嘉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明铭 吴禾昆)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