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发展理念设计国家治理评估体系 |理论周刊·专论

滕明政
05-12 08:21
收录于专题:理论周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提要


基于新发展理念设计中国国家治理评估体系,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把党中央政策落细落小落实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引导各治理主体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增强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和政治主动,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治理。

遵循什么样的基本原则是建立中国国家治理评估体系的首要问题, 即是说,必须明确中国国家治理评估体系要达到的目的——科学评估国家治理的绩效,分析目前治理存在的不足并指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效设计中国国家治理评估体系,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并基于新发展理念。

建立国家治理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

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相结合。中国的国家治理评估体系植根中国,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尤其要反映出党在整个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出国家治理的重要逻辑——“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与此同时,应该借鉴世界治理的成功经验,这不仅是制定科学治理评估体系的有效保证,也是中国与世界就国家治理问题进行沟通对话的重要基础。

可操作性与高标准化相结合。中国国家治理评估体系必须能够有效评估治理的绩效,检验治理实践的付出程度和治理效果的改善程度,实现奖励先进、激励后进、惩罚落后的初衷;而且能够发现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和改进治理的方案,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此同时,应设立“跳一跳摘桃子”的标准,即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换句话说,治理评估体系的指标要给治理主体提供为之奋斗的目标。

现实性与引导性相结合。设计中国的国家治理评估体系要坚持问题导向,直面发展中的重大现实性问题。在国家治理评估体系的设计中,既要体现出中国“追赶时代”所需要的速度、效率,同时又要引导实现绿色发展、公平发展等。立足于现实,使国家治理评估体系言之有物,不陷于空洞;着眼于未来,使国家治理评估体系体现引导性,不流于俗套。

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治理评估应该将反映治理状态的客观数据与人民群众对治理状况的主观评价结合起来。治理活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人民群众对治理的评价应该成为治理评估的重要维度,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另一方面,治理评估必须设置客观的评价维度、硬性的评价指标,用数据说话。

设计国家治理评估体系须贯穿新发展理念

根据中国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目标以及建立中国国家治理评估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设计中国国家治理评估体系的具体指标时可以采用“理念—标准—要点”的基本设计思路。首先确立国家治理评估体系的核心理念,即要明确评估主要考核哪些方面的内容。其次确立评估的基本标准,即要细致考察每一核心理念需要哪些支撑环节。最后分解国家治理评估体系的得分要点,即要把评估量化,用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基于新发展理念设计中国国家治理评估体系,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把党中央政策落细落小落实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引导各治理主体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增强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自觉和政治主动,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治理。

创新评估的是国家治理的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因此,要把创新摆在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关键位置,贯穿于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把创新设置为一级指标,把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设置为二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创新环境”包含“科技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创新创业者对创新创业环境满意度”和“创新型企业密度”3个三级指标;“创新投入”包含“R&D 经费占GDP比重”“基础研究经费占R&D比重”和“万人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力R&D人员比重”3个三级指标;“创新产出”包含“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末有效发明专利量”“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个三级指标。

协调评估的是国家治理的均衡问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要正确处理国家治理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国家治理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唯此才能使中国国家治理和发展行稳致远。要把协调设置为一级指标,把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协调设置为二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城乡协调”包含“城乡基尼系数”“城乡恩格尔系数”和“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个三级指标;“区域协调”包含“区域基尼系数”和“区域恩格尔系数”两个三级指标;“经济社会协调”包含“三大产业结构比重”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两个三级指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协调”包含“脑力和体力劳动者收入差距”和“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社会地位”两个三级指标。

绿色评估的是国家治理的可持续性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要把绿色设置为一级指标,把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以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设置为二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绿色生产”包含“万元GDP能耗(标准煤)”“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清洁能源发电量”“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和“万元GDP污染物排放量”5个三级指标;“绿色生活”包含“PM2.5年均浓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3个三级指标;“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包含“环境保护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追责力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程度”3个三级指标。

开放评估的是国家治理的内外联动问题。即使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也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要把开放设置为一级指标,把贸易与投资、国际组织和人文交流设置为二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贸易与投资”包含“货物进出口总额”“服务进出口总额”“对外贸易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额”“对外非金融直接投资额”和“年末国家外汇储备”6个三级指标;“国际组织”包含“在华国际组织占中国全部国际组织比重”“中国新建国际组织占世界新增国际组织比重”和“‘一带一路’等的建设成效”3个三级指标;“人文交流”包含“本地常住外国人比重”“出境游客增长率”和“入境游客增长率”3个三级指标。

共享评估的是国家治理的目的问题。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要把共享设置为一级指标,把经济发展成果和社会公共服务设置为二级指标。其中二级指标“经济发展成果”包含“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最低工资水平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人均粮食产量”“城镇调查失业率年均值”和“乡村振兴经济增加量”9个三级指标;“社会公共服务”包含“人均教育资源占有率”“千人病床拥有数增长率”“新增供应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增长率”和“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增长率”4个三级指标。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滕明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