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逻辑探究|理论周刊·专论

叶路扬
05-12 08:14
收录于专题:理论周刊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提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深刻的哲学逻辑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基础性作用与实践路径。从本体论维度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从价值论维度出发,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从实践论维度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实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哲学逻辑的视角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可从本体论、价值论与实践论三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赜。

1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

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了哲学依据,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根基。从本体论维度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逻辑和独特属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本体论层面强调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根本性力量。文化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凝聚人心、驱动发展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种对文化本质力量的重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作用的辩证理解,明确了文化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理论上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不仅继承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基因,还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生动力。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以此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活力。这种对文化本质的深入挖掘,明确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历史传承性与现实适应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人类文明整体发展的高度,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全球意义和历史使命。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独特的本质属性,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这种对文化本体的哲学认知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不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国际视野,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贡献智慧的本质属性。

2

体现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价值论维度系统阐释了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取向,突出文化作为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追求。从价值论维度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对文化与人民关系的深刻阐释,揭示了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价值,为推进文化繁荣与社会进步提供了方向指引和理论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文化的价值归属是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文化对人民幸福感与国家发展密不可分的价值逻辑。在新时代,文化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物质层面的需求,更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一重要思想突出了人民在文化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文化的根本价值就在于为人民服务,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来源。

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文化视为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可以为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从而使文化成为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的内在力量。

3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实践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实践论维度出发,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系统阐释了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现实功能与实践路径。这一思想通过深化对文化与实践关系的哲学探讨,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新时代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与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实践地位。文化是国家发展的精神基石,是社会治理的软实力。通过坚持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现代化实践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实践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例如,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发展数字文化经济。这种创新性的文化实践,不仅提升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软实力,也为全球文化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文化在应对现代化挑战中的实践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实践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凝聚社会共识,为解决现代化难题提供了精神支持与价值指引。例如,在绿色发展领域,文化实践通过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社会各界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深刻的哲学逻辑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了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基础性作用与实践路径。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大历史观、大文化观、大时代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作者系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叶路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