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珠宝明星主播潘志博:用镜头向世界展示深圳珠宝之美 | 我的深圳故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赞/整理 莫荣宝 刘真/视频
07:38
摘要

潘志博正在进行网络直播,介绍深圳珠宝。深圳特区报记者 莫荣宝 摄

从2016年站在周大福柜台后的青涩销售员,到如今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的主播,如果说深圳这片土地教会了我什么,那一定是:没有跨不过的坎,只有敢不敢迈出的脚步。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烙印着这座城市的创新基因。

刚入行时,我对珠宝行业充满忐忑:整天和首饰打交道,总觉得有些别扭。父亲告诉我:“在深圳,珠宝是可以做一辈子的事业。”这句话也让我坚持了下来。

在周大福专柜,我每天要接待几十位顾客:给新人讲解婚嫁三金的讲究,帮外国客商翻译翡翠的“种水”术语,听潮汕阿婆念叨给孙女攒金镯子的故事……这些经历让我积累了一份特殊的“数据库”。

那时候我就发现,深圳的珠宝行业像一座微缩的“世界之窗”。全国约七成的黄金珠宝从这里流向世界各地,天南海北的人也因为深圳珠宝慕名而来。

2020年,国内电商直播风头正盛。我突发奇想:如果能把珠宝柜台搬到直播间,让天南海北的人同时听我讲珠宝故事、聊设计理念该多好?这个念头像颗种子,在深圳特有的实干氛围里迅速生根发芽。

从销售转型主播的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面对直播镜头时,我闹了不少笑话,但更大的挑战在于互动——线下销售可以通过顾客的眼神、手势判断需求,而直播间只有一行行文字弹幕。很快我发现,过去四年积累的“数据库”派上了用场:打“老铁看看镯子”的多是东北观众,问“18K金硬度”的往往是理工科消费者,而反复比价犹豫的用户名背后,大概率是一位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

珠宝产品属于高客单价,想用一场几小时的直播赢得顾客长期信任不太现实,但我始终相信“努力”和“专业”可以破局。深圳珠宝产品设计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国内审美趋势,于是在每场直播前,我把大量时间花在熟记深圳珠宝各类工艺特点、了解产品背后的设计灵感等等。

一次直播时看到观众留言“最喜欢听深圳主播介绍产品了,非常细致”,我发现深圳的珠宝产业优势也能通过直播镜头转化为消费信任。

关于那场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的直播,后来很多人都问过我成功的秘诀。其实功劳不属于我个人——在直播间订单暴涨时,华强北的补光灯正360度展示珠宝细节、本地工厂连夜加班加点、物流仓储压缩发货时效等等。这就是深圳的底气:完整的珠宝产业链支撑带来了高效协同,让传统珠宝行业在直播时代跑出了“深圳速度”。

去年,周大福启动“直播人才计划”,我们团队走进深圳校园举办直播竞赛,筛选适合做直播行业的苗子;带学员走进周大福直播中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本地珠宝氛围。学员既要学会分辨宝石净度,也要能明白上百种珠宝设计背后的文化传承,还要掌握直播间的流量算法逻辑。在我看来,深圳珠宝的创新生态正需要这种“既懂工艺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从业近十年,今天的珠宝行业早已不是传统认知中的“柜台生意”。在深圳,我们团队用电商数据反哺珠宝产品设计,用直播流量测试市场反应,这座城市的创新能量,正推动着每个从业者突破固有边界、大胆尝试新事物。

每天开播前,我都会看一眼办公室墙上的深圳地图。那些密密麻麻的珠宝加工厂、检测机构和物流中心,就像深圳珠宝产业跳动的脉搏。有人问我未来规划,我的答案始终没变:继续扎根深圳,用直播镜头让珠宝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把深圳珠宝之美推向世界。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赞/整理 莫荣宝 刘真/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