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围墙的教育实验:龙岗行知学校用工地与河畔书写“美好课堂”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陈杰 文/图
04-20 18:2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行知学校以“美好教育”为核心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桎梏,通过“工地课堂”“全民迷你马拉松”等创新实践,让教育回归本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与成长的全新大门。

在行知学校二期工程建设现场,各类工程车往来穿梭,机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这本是寻常的施工场景,却在行知学校演变成了独特的教学资源。学校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对工地的好奇,没有选择用围挡将工地隔离,而是别出心裁地开设了 “工地课堂”,开启了“有趣的工程车”PBL主题项目式学习。

为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在工地旁特设观景台,并配备望远镜,方便学生近距离观察挖掘机、桩机、水泥泵车等作业场景。项目研究内容丰富多元,涵盖工程车种类、作用、工作原理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教学方式更是独具匠心:通过视频连线塔吊司机,让学生以第一视角高空俯瞰校园全景,感受工程建设的宏大场面;邀请工程师走进课堂,为学生深入讲解工程背后的专业知识;更有持有一级建造师、注册建造师资质的家长志愿者参与授课,将晦涩的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曾经令人生厌的机器噪声,如今也成了听得懂的‘机器语言’!”一名学生兴奋地说。在“工地课堂”,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变得鲜活、可触摸。孩子们在探索中解锁了新的职业认知,主动学习的热情被充分激发。教师们也对这种创新课堂模式赞不绝口,家长们更是大力支持,看到孩子从未有过的“沉迷学习”状态,深感欣慰。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入研究,学生们面向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了精彩的成果汇报展示,展现出满满的学习收获。

事实上,“工地课堂”并非行知学校创新教育的孤例。早在2024年12月,学校就依托毗邻龙岗河的地域优势,举办了首届“行知杯”全民迷你马拉松运动会。这场被师生亲切称为“河马”的赛事,吸引了大批学生和家长踊跃参与。

学校将课堂“搬”到龙岗河畔,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这片没有“天花板”的空间里,“美好教育”理念得到了生动诠释。学生们可以观察河岸的自然生态,学习地理、生物知识;感受河流的文化底蕴,进行文学创作;开展科学实验,探索自然规律。迷你马拉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更培养了他们对世界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从热火朝天的工地到风景如画的河畔,从“工地课堂”到“河马”赛事,行知学校不断拓展教育的边界,让学习融入生活,让知识回归实践。这些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壁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在“美好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行知学校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创新之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鲜活而宝贵的实践样本 。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吴德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陈杰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