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一日东游,遇两小儿争辩,竟无法判断对错。来自新时代的你们,可否帮吾等答疑解惑?”近日,在光明区理创实验学校胡雨祺老师的课堂上,孔子通过AI穿越时空,在屏幕上跟学生面对面鲜活地互动起来。同时,围绕《两小儿辩日》中对太阳远近的争辩,这节语文课又与科学老师连线,听取了老师关于太阳大小与空气折射关系的阐释。
在该校素养导向的全学科课堂里,AI增强了教学的情境性,展示了“数智融合”的现代教学智慧,让更多学科生动了起来。在《字母表示数》数学课上,该校郁星遥老师运用AI创设“哪吒抓青蛙”动态情境,编程开发“神奇数字魔盒”互动游戏,还根据AI教学助手基于全程采集的语音数据实时生成课堂总结,并通过AI数字人进行精准播报与学习反馈。
该校跨学科项目也引导学生用积极探索的精神认识和理解世界。该校《太空创想,星球移民》项目组设计了“火星移民计划”模拟课题,通过跨学科任务驱动式学习,组织完成天文观星活动、生态系统设计、未来家园模型搭建等实践环节,成功实现地理、生物、美术课程的深度融合。同时,该项目充分发挥学校航天实验室及NASA开源数据的资源优势,带领学生从人类生存的奥秘和宇宙探索的角度,探索外星球的秘密,形成可推广的跨学科课程案例。
AI赋能也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带来了全新契机。《人工智能在基于UbD理念英语大单元学历案中的评价构建》是该校一个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成果通过“评价先行,追求一致”“评价对标,依托证据”“评价多元,注重人文”等多个维度,探讨人工智能在课程与教学评价方面可落地实施、可总结反思、可复制推广的应用理念与实践形式,实现在新时代、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对人工智能评价构建的新探索。
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实验校、深圳市教育科研基地校和光明区求索学校、跨学科主题学习基地校,该校先行先试,通过重点项目攻关,致力于研究AI赋能教学科研、跨学科助力深度学习。“我校紧抓省、市、区三级基地校全学科研发优势,通过项目驱动和技术革新,努力实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和终身成长的高质量学校教育。”该校人工智能与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