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铁站到甘坑古镇,山西姥爷今天又在这些地方圆梦……

深圳特区报
04-04 17:3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用它的包容与温度 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故事

“王老师!

您给地铁10号线写的站名

我坐地铁回家时经常看到!”

4月4日上午

在二十四史书院

一位山西老乡对王朝珠姥爷说道


这位因深圳地铁10号线站牌题字

走红的76岁书法家

受深圳地铁邀请

专程来到深圳市龙岗区

开启了一场文化探访之旅

从墨香四溢的二十四史书院

到古色古香的甘坑古镇

姥爷的每一步

都在感受深圳独特的

文化魅力



第一站:二十四史书院
TOP 01

当书法遇上典籍


上午10:30

姥爷一行抵达二十四史书院

这座以中国传统典籍为主题的书院

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影印本

刚走进文献楼

姥爷就被满墙的古籍震撼

并与在场的工作人员

谈论起了书法字帖和

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


在现场

76岁的王朝珠姥爷挥毫泼墨

为龙岗题下

“趣龙岗有意思”六个大字



姥爷还与小朋友们

交流书法学习的技巧


考虑到姥爷年事已高

长时间行走可能会比较吃力

龙岗特意让姥爷体验了

来自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的

运动助力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穿上去很舒服

很轻松,操作简单

深圳科技真发达!”

姥爷说



二十四史书院


这座古色古香的书院

位于甘坑古镇北门


图片

图片


梦回千年的仿古建筑群落

掩映于山水林泉之间

贯穿表里的东方园林美学

散见于一砖一瓦、一池一阁


图片




第二站:甘坑古镇
TOP 02

客家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离开二十四史书院

姥爷转场甘坑古镇

这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

客家小镇

如今已成为深圳人

周末休闲的热门打卡地



甘坑古镇


作为“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

甘坑古镇起源于

明清时期的甘坑村

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漫步甘坑古镇

错落有致又相互联通的巷子

到处被簕杜鹃点缀着

甘坑炮楼、甘坑博物馆

家风家训馆

凤凰谷、小凉帽农场

处处藏着时光的故事

一砖一瓦间

再现传统文化之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特别彩蛋:光雅园地铁站
TOP 03

缘分开始的地方


在开始二十四史书院的参观前

姥爷特意来到了

地铁10号线光雅园站——

“缘分开始的地方”


此前深圳地铁

向全国的书法爱好者

公开征集10号线站名题字

山西姥爷依照征稿

要求书写了

隶书“光雅园”等字稿

此次来深之旅

光雅园站也是姥爷

最想看的站点


在参观现场

深圳地铁特地准备了

姥爷几年前投稿寄来的

“光雅园”手稿作品

墨色氤氲的隶书与地铁站名

在快门下定格

仿佛隔着时光相望




姥爷说

“深圳的网友特别热情

让我很受感动

希望大家一起喜欢书法

爱好书法

爱中国字,写中国字”


深圳另一面
TOP 04

让每次相遇都成为故事


一天的行程结束

姥爷感慨良多:

“深圳不只有高楼大厦

还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

龙岗能把古籍书院和客家古镇

保护得这么好

真的难得”


这场文化之旅

不仅让姥爷看到了深圳的另一面

也让更多人发现

深圳市龙岗区

不只是一个产业强区

更是一座尊重历史

传承文化的城区


4月3日晚上

姥爷的外孙女张女士

在社交媒体上

发布了参观地铁站和

图书馆的vlog


image.png

image.png


网友们说:

“好想哭是怎么回事”


image.png


“深圳好有人情味”


image.png

image.png


“感恩这个时代”


image.png

image.png


从地铁站名到古籍书院

从书法艺术到客家文化

深圳用它的包容与温度

让每一次相遇都成为故事

采写|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图片|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视频|罗实宜 滕琪

综合|深圳地铁 二十四史书院 龙岗融媒

编辑|温静

审读|张雪松 李璐 甘霖


编辑 温静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林捷兴



(作者:深圳特区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