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托管+保险+服务”,全国首个电梯安全管理创新模式落地福田

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04-01 19:0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4月1日下午,福田区南园街道上步股份有限公司与托管机构举行电梯“全托管”签约仪式,标志着全国首个融合“托管+保险+服务”的电梯安全管理创新模式正式落地。市市场监管局特设处、福田局,南园街道、保险公司、托管机构、上步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参与本次活动。

试点签约:破解老旧电梯管理难题的“福田方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要点》和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局重点工作》均明确提出要探索设立电梯专业运维公司,一体化负责电梯采购安装、使用管理、维护保养等工作,研究试点电梯使用“全托管”模式,开展电梯“统管统保”“全托管”等试点工作。福田区作为深圳中心城区,电梯基数大、城中村老旧电梯多、管理主体分散、维保质量参差不齐,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电梯使用单位“一托了之”、维保单位“以修代保”的现象,易导致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隐患难以根除。在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福田区南园街道率先探索落地电梯“全托管”模式,以托管为基石、保险为护盾、服务为引擎,三力协同通过市场化机制整合资源,以专业托管和保险兜底的方式破解权责不清、资金短缺等痛点。

力开新局:明晰责任、提升效率、数智赋能

创新亮点一:“专业化”主体责任,根治权责分散痛点

福田区电梯“全托管”模式旨在通过电梯业主与专业托管机构签订协议,明确托管机构为电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托管机构需对电梯全生命周期质量负责,若因管理疏漏导致事故发生,将承担全部法律责任。这一机制倒逼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杜绝“重效益、轻安全”的短视行为。它以促进专业化、规模化、长期化运营的优势,破解电梯在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方面权责不清的困境,有效落实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电梯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物业公司表示该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既减轻了物业公司的管理压力,提升了电梯管理水平,也压实了电梯维保单位的责任,构建电梯运行“专业化预警-智能化督办-一体化处置”的全方位安全保障机制。

创新亮点二:“费转保”金融机制,激活资金长效投入

福田区电梯“全托管”模式引入保险风险共担机制,保险公司创新推出电梯综合保险,设立专项风险保障池(如中国人寿财险保险资金池超200亿元),覆盖设备损坏、人身伤害等风险,建立“AI监测精准度-保费动态浮动”联动模型,企业安全投入与保险成本挂钩,形成安全水平提升的正向激励。

中国人寿财险深圳分公司负责人强调,通过“科技赋能+服务重构+金融支撑”创新融合,预计使电梯安全管理效率提升30%以上,可为全国300万部老旧电梯改造提供可复制的“福田方案”。

创新亮点三:“数字化”赋能增效,强化智慧安全管理

每台电梯将加装物联网终端设备,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电梯运行数据,形成电梯安全大数据库,结合AI算法大模型,实现隐患智能预警、智能AI管理、安全可视化管理。通过“数字化”赋能,可实现电梯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防控”,从“后端维修”转向“前端养护”,从“人工监管”转向“数字治理”的转变,重构电梯安全监管新模式。

电梯专业托管机构负责人表示,该模式通过数字化的管理革新,重构了电梯安全治理的生态链。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传统管理痛点,更在于推动电梯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提供可复制的创新样本。

未来展望:从“试点”到“样板”,为全国电梯安全治理提供“福田经验”

福田区首个电梯“全托管”协议签约,标志着电梯监管新模式的成功落地,在“破冰”运作后,希望能迅速赢得电梯业主、物业单位、小区居民等社会群体的广泛认可。下一步,福田区将继续探索推进电梯全托管模式,力争在学校、医院、城中村的电梯细分领域创新,为全市乃至全国电梯安全治理提供更多可借鉴的样板。

(受访方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