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出版社数据资源入表的业财一体化实践

闫杰
03-14 14:38
摘要

这一实践标志着文化数据资源从“沉睡资产”向“活跃资本”的转变,为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简称国图出版社)将自建的“中国历史文献总库”数据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其价值,这是出版企业落地业财一体化能力,将数据资源转化为资产的创新实践。这一实践标志着文化数据资源从“沉睡资产”向“活跃资本”的转变,为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图片

国图出版社长期致力于古籍、民国文献、近代报纸等珍贵历史文献的数字化工作,自建“中国历史文献总库”包括多个专题数据库,如《永乐大典》影像库、民国图书库、近代报纸库等,数字化成果总规模达数万册文献。这些数据库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还通过B2B订阅、API接口服务等实现经济收益。

根据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财会〔2023〕11号),数据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可确认为无形资产:

图片

第一个条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第二个条件是经济利益极可能流入企业,一般认为大于50%;第三个条件是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国图出版社通过法律审查、成本核算和收益验证,证明“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等数据库资源符合上述条件。实践中,国图出版社抓住了确权、收益验证和会计处理等关键环节,这些都体现了业务财务一体化核心能力在数据资源入表项目实施中的核心作用。

一、基于业财一体化进行分类和确权

国图出版社与法律机构合作审查数据权属链条,确保原始文献授权合规。如,《永乐大典》影像库的版权通过国家图书馆授权确认,民国文献的数字化加工权通过合同明确授权范围。

图片

国图出版社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评估数据质量,如确保光学字符识别(一种将图片、扫描文档中的文字转换为计算机可编辑文本的技术,通过对图像中的文字进行特征提取、分析和比对,识别出文字的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机器能够理解和处理的字符代码,从而实现文字信息的快速录入、编辑和检索等功能。在文档处理、数字化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等众多领域有广泛应用)准确率达99.2%。同时建立动态估值模型,结合用户访问量、续订率等指标预测经济利益流入。

国图出版社分层管理数据资源,其中,《永乐大典》影像库等已完成产品化的核心数据库,作为一级数据资源直接入表;光学字符识别文本数据集衍生语料资源,作为二级分摊原始库成本后,单独入表;地方志图谱库等定制开发中的专题库,作为潜在数据资源,计入研发支出。

二、基于业财一体化进行会计处理

国图出版社通过初始确认,将数字化加工成本,如扫描、标注、存储等按项目归集,计入“开发支出”科目。例如,“近代报纸数据库”开发阶段累计投入1200万元,其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800万元计入开发支出。

数据库上线运营后,国图出版社将开发支出转入“无形资产”科目。例如,“古籍图典资源库”上线后,800万元资本化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

合理确定后续计量,按10年使用寿命直线摊销,每年计提摊销费用,同时,定期进行减值测试。

三、基于业财一体化彰显行业意义

国图出版社将自建的“中国历史文献总库”数据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实现了文化与经济双重价值。一重价值是文化价值,将珍稀古籍转化为可永久保存的数字资产,支持全球学者在线研究。另一重价值是经济价值,通过分级授权模式实现年收入35%增长。

与此同时,国图出版社积极探索数据要素交易,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将古籍光学字符识别文本作为训练数据集出售,单笔交易金额超500万元。

正是基于业财一体化,国图出版社将“中国历史文献总库”数据资源确认为无形资产过程中,创出了“权属法律化—成本标准化—估值动态化”闭环路径,不仅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激活,也为出版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模式。

(作者:闫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