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举行 “一国两制”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宁若鸿
03-10 14: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3月10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不同界别、不同领域的9名全国政协委员接受记者采访。其中,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北京社团总会会长施荣怀和全国政协委员、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会长何润生在“委员通道”上分享了关于港澳发挥“一国两制”优势的故事。

“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的形成,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得益于国家的发展进步,回归祖国后,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制度,为巩固三个中心地位提供了制度保障。”施荣怀说,国际金融中心始终是香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截至2024年底,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企业有1478家,市场总值占总体超过80%,每天成交额近90%,这些数字都说明香港金融市场对内地企业的强大吸引力,及内地企业对香港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同时,随着内地经济发展,进出口量持续增加,香港成为世界重要的货柜码头和航运中心。去年,香港港口处理了超过1300万个标准集装箱,其中40%的转口货物来自内地,60%的货量以内地为目的港。

“我们常说‘食四方饭,做中国事’,香港与国家命运与共,这不是一句空话,香港的未来与国家同频共振。”施荣怀说,如今国家赋予香港新的战略定位,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我相信东方明珠一定会更加璀璨”。

“回归祖国后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何润生说,作为一名亲历者,他深深感受到澳门回归祖国25年的新气象。

6年前,在一个居民座谈会上,何润生认识了澳门居民陈姐,她结婚后搬到中山住,每天要往返中山、澳门上班,那时候她很担心孩子的上学问题。后来,珠海市政府公布了澳门的新街坊项目,这个项目可以为澳门居民在横琴提供3800套住房,还有澳门学校、卫生站等。去年,陈姐一家都搬到了新街坊,无论是孩子上下学、家人看医生、回澳门都很方便。“横琴是结合两地优势的‘桃花源’,琴澳一体化发展用事实向世界证明,‘一国两制’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他说。

(深圳特区报北京3月10日电)

编辑 秦天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宁若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