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医疗圈 | 抗肿瘤创新药、卵母细胞冻存、安宁疗护……代表委员关注医疗这些事→

读特新闻记者 陈雯莉 文/图
03-09 21:30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5全国两会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2025年全国两会,作为民生重点之一的医疗领域备受关注。

2025年全国两会,作为民生重点之一的医疗领域备受关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针对百姓关心的医疗健康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聚焦看病、用药、医保、养老、生育等领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设立个性化的专科区域医疗中心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全国已建设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在29个省份开展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在全国2188个县推进。

位于贵阳市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新华社/图)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周清建议,在设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时候,针对当地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结构以及不同地区的不同疾病谱,设立一些个性化的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和当地综合的区域医疗中心做优势互补。

将抗肿瘤创新药纳入基药目录

对于现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全国政协委员赵宏认为其中创新药稀缺,且剂型、规格单一,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亟待更新调整。为此,赵宏建议,可以优先纳入经临床验证、疗效显著的抗肿瘤创新药,特别是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且应用广泛的品种。本土生产、产能充足、供应保障可靠的抗肿瘤药物也可以优先纳入基药目录。

推进基层安宁疗护病房建设

安宁疗护即临终关怀,旨在为患者生命最后阶段提供专业照护,帮助他们安详度过最后的时光。对于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向华建议,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的财政支持力度,推进基层安宁疗护病房建设;分阶段、有计划地在医疗、护理和心理疏导等方面,逐步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安宁疗护专业人员,让他们成为守护生命末端的一束“光”;同时,还应加强安宁疗护宣传与生死教育,提升公众对安宁疗护的认知与接受度。

安宁疗护即临终关怀,旨在为患者生命最后阶段提供专业照护。(深圳卫健委/图)

将老人与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纳入医保

精神心理健康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护理、儿科、病理、老年医学专业队伍建设,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建议,借鉴已试点省市的经验,将心理咨询、治疗纳入全国医保,规范服务定价,加强学校心理筛查与高危学生追踪,建立早干预机制;其次,将老年人心理筛查、社区干预纳入医保目录,实施分级报销,如社区报80%、三甲报60%,对农村及低收入老人实行“零自付”补贴,推动基层增设“老年心理服务站”,并纳入医保定点;最后,整合数字平台资源,将在线评估、AI干预纳入医保,研发“心灵陪伴机器人”,建立互通式“心理健康档案”,提升服务可及性。

支持适老型家用医疗器械研发创新

随着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等特点,“养老”问题受到百姓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于清明建议,全链条支持适老型家用医疗器械、康复辅助设备产业创新。设立适老型医疗器械创新专项基金,并对企业研发创新适老型医疗器械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加速产品审评审批,将部分适老型产品纳入医保目录;同时,在居家养老试点城市推广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应用,培育规模化市场。

此外,加快研发AI+小型化、智能化、家庭化、可穿戴适老型医疗器械,要求产品符合一键报警、语音交互、字体放大、大屏显示等适老化设计,并实现家用医疗器械数据与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

试点开放健康女性卵母细胞冻存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面临的职业发展与生育计划的平衡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王树明提出试点开放健康女性卵母细胞冻存服务的建议,从而满足更多女性的生育和生育力保存需求。

王树明建议,在中心城市试点开放健康已婚或未婚女性的卵母细胞冻存服务,加强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宣传和教育。同时,由归属地医疗管理职能部门牵头,以其他先行的国家、地区的经验、数据为依据,结合人群特点,制定试点省乃至于全国范围内的行业质控标准。此外,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并探索建立卵子库和跨区域协同机制,还要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明确女性冻卵的合法条件、程序和监管要求。

医院护士在照顾刚出生的婴儿。

建立罕见病慈善医疗救助专项基金

近年来,罕见病因诊疗难、用药难、治疗负担重等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为完善罕见病慈善医疗救助机制,全国人大代表陈玮建议,建立罕见病慈善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从2026年开始,也就是罕见病诊疗水平能力提升项目五年规划完成后,将彩票公益金中的罕见病支持项目,融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救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罕见病患者家庭,以完善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每年会举办罕见病主题公益活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图)

把康复医学调整为一级学科

在当前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康复医学往往被视为临床医学的附属学科,未能充分体现其独立性和重要性。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卢林建议,尽快把康复医学调整为一级学科,加强康复学科建设,更加积极地培养康复理念。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康复大学附属医院的投入力度,设立医院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在医保政策方面,积极将更多的康复治疗项目和康复设备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提高报销比例。

打造“互联网到家诊疗”医疗服务

如何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戴立忠建议,鼓励支持公立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联合创新,打造“互联网到家诊疗”的接续性医疗服务新模式,让轻中症、慢病及行动不便患者及老年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家检测、在线就医、送药上门等服务。

同时,强化医联体、医共体与社区协同,打通线上线下服务通路,为患者提供坐诊、远程咨询诊疗服务,患者可签约家庭医生,医联体、医共体打通线下转诊绿色通道,构建分级诊疗格局,搭建城市级健康医疗服务网络。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郑蔚珩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陈雯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