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平台转来“特殊”工单 !点名表扬这家医院神经外科团队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华南深医 文/图
03-07 17:2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日前,“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上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工单,这一封“信访件”是表扬信。一名患者家属用朴实又诚挚的言语,表达了对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神经外科杜世伟教授及团队的感激。

感谢的背后,有一段艰辛的求医故事

安徽的陈女士(化名)今年54岁,一年前开始出现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起初以为是基础疾病所致,就一直没在意。但近一两个月以来,陈女士身体越来越不对劲,总是频繁地头痛,一痛起来整个人昏天暗地,而且还出现了右耳听力下降,伴有右面部麻木感等症状。陈女士只好到当地医院就做检查。

做完脑核磁检查后,医生揪出了元凶:“你脑子里有瘤!”这个意外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陈女士当场崩溃大哭。

检查结果显示,陈女士颅内右侧桥小脑角区,海绵实区占位,大小约5.5X4.8x4.7cm,被确诊为蝶岩斜区巨大脑膜瘤。“蝶岩斜区”是蝶骨—斜坡—岩骨区的简称,累及颅底中央,是颅内手术操作难度最高的区域。这病,看似良性,却不是省油的灯。

马上开颅还是等等看?连医生都犯了难

彻底切除是脑膜瘤最好的治愈方法,但手术困难重重。为了解除这一巨大肿瘤,陈女士一家人陪她“北上南下”,但各地医生给出的治疗意见,都是岩斜区解剖结构极为复杂,神经血管纵横交错,手术难度本身就极大,风险极高。辗转各地,每家医院、每个医生都是叹气无奈,不肯也不敢下刀。这让陈女士陷入无限内耗。

万般无奈下,陈女士及家人只能在社交媒体、病友群寻找希望:“去深圳吧,找杜世伟团队吧!”上网搜索了国内外资料后,陈女士才知道这位“杜世伟”是“国家队”(曾就职于北京宣武医院)的,如今在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

杜世伟教授接诊后,发现陈女士的巨大脑膜瘤“张牙舞爪”,疯狂生长,不仅巨大还藏得很深,与周围重要结构紧密相连,且从形状、硬度等各方面看,这颗瘤子也不是“善茬儿”。

考虑到病变位于中后颅底及蝶岩斜区,位置极深,周边解剖结构复杂,杜世伟教授启动了多学科MDT会诊,最终与麻醉手术中心、重症医学科、中医诊疗中心、康复医学科等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及预后诊疗方案。经过与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的沟通,最终陈女士及家人选择在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实施手术。

近20小时超高难度手术 蝶岩斜区巨大脑膜瘤顺利摘除

“这种脑膜瘤切除手术,关键在于切断肿瘤供血,分块切除,从肿瘤里把神经和血管游离出来,找到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界,尽量少的骚扰脑干,将肿瘤切除干净。”杜世伟教授接着说,这个过程,需要医生谨小慎微,容不得一点闪失,切多了,会影响身体的运动功能;切少了,留下“后患”,肿瘤可能会卷土重来,继续兴风作浪。这场手术将是一场硬仗。

一切准备就绪,手术顺利进行。在显微镜下,医生真正看清楚了这个巨大脑膜瘤的真面目。陈女士的这个肿瘤横跨了中后颅窝两个区域。它像一块硬邦邦的石头,而且里面有很多血管给它供血,所以手术时容易出血。更麻烦的是,它紧紧粘在脑袋里的大血管和脑干(控制呼吸、心跳等重要功能的地方)上,想要把它分开非常困难,稍不注意就会伤到这些重要的地方。

手术镜下耗时长达近二十个小时,杜世伟沉着冷静、娴熟稳练地操作,最终将肿瘤全部切除。陈女士颅内大血管没有损伤,重要颅神经功能保护完好。

术后,陈女士在重症监护室进行过渡,医护人员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为她调整每一项治疗参数。在团队的悉心照料下,陈女士顺利度过一道道“关卡”,各项身体机能也稳步恢复。

“手术成功了,现在要开心地去面对,慢慢恢复,都会好起来的,生活会更美好的。”如今,陈女士已顺利出院,逐渐回归生活正轨。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华南深医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