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团队首次破解亚马孙雨林“旱涝密码”:森林消失如何改变降雨规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03-06 09:3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人类守护地球之肺提供中国智慧。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曾振中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亚马孙森林砍伐会导致降水出现“旱减雨增”的季节性逆转现象。这一发现破解了困扰学界数十年的气候谜题。北京时间3月6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该项突破性研究成果。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但其砍伐对气候的影响长期存在矛盾——为何存在局部地区砍伐后降水反而增加?团队历时五年攻关,通过升级气候模型并创新水汽追踪技术,终于找到答案。据研究团队介绍,雨季时森林破坏会加强大气水汽输送,导致降水增加2.2%;旱季则因地表水分蒸发减少,使降水下降3.9%。

“就像空调在不同季节切换模式”,论文第一作者覃颖祚解释道,“在亚马孙雨林,雨季降水主要靠海洋和大气远程输送水汽,毁林产生的热量反而加速了这种输送;旱季降水更多依赖本地森林蒸发的水分,砍树就等于切断了加湿器的水源。”

这项发现对全球生态保护工作颇具启示。论文通讯作者曾振中教授指出:“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热带雨林不仅是我们熟知的水源涵养地和碳储库,还在调节降水的季节分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够削弱雨季的降水强度,同时增加旱季的降水量。然而,若热带雨林持续遭受破坏,这一调节功能将逐渐减弱,导致旱季更加干旱、湿润季更加潮湿,从而影响热带雨林自身的稳定性。这种变化可能进一步加剧森林覆盖率的下降,形成正反馈效应,并最终通过气候遥相关和碳循环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据悉,该成果支撑的气候模型和技术已应用于国内外多个生态保护项目,为人类守护“地球之肺”提供中国智慧。

图片由南科大提供


编辑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周国和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