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迅猛,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抹亮色。充电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类基础设施,对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能源局在答复在深全国人大代表、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制造部助理工程师郭会琴去年提交的相关建议时表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已经成为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形成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郭会琴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顶层设计的建议,呼吁加强充电设施规划布局,在国道、省道、高快速路配套建设的服务区和加油站内适度超前布局充电设备,打造高效、安全、便捷的城际充电网络。同时,统一制定超充设施建设运营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引领充电技术发展最新趋势,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海。
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代表建议,会同有关部门持续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补齐重点城市之间路网充电基础设施短板。截至2024年5月底,已累计建成充电桩992.4万台(其中,公共桩304.9万台,私人桩687.4万台),总体车桩比达到2.4∶1,形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电动汽车充电桩纳入3C强制认证
充电桩安全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郭会琴建议加强充电设备质量安全管理,研究将充电设备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
这一建议也得到有关部门有效落实。去年底,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决定对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电动汽车供电设备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目录范围,实施市场准入管理,切实筑牢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针对代表对新能源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建设的关注,建议答复表示,目前,我国专家担任了多个IEC充电设施领域工作组召集人,在电动汽车充换电领域已牵头发布了8项IEC标准,包括充电控制导引、换电、充电漫游等技术方案,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已经成为IEC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各部委将持续推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国际化,让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走出去,由跟随逐步走向引领,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