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特别报道|来一碗开丁茶:百年非遗在蛇口的烟火中绽放新彩

晶报记者 严珊珊/文 主办方供图
02-13 08:59
收录于专题:晶报·特别报道

晶报

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

摘要

在深圳蛇口渔二村,有一句温暖的话语在正月十三这天传递于家家户户之间——“来一碗开丁茶”。这不仅仅是对客人的热情邀约,更是一个承载着百年历史与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丁节”的重要仪式。当这个古老的节日遇上蛇口独特的烟火气息,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交流在这里悄然展开。

在深圳蛇口渔二村,有一句温暖的话语在正月十三这天传递于家家户户之间——“来一碗开丁茶”。这不仅仅是对客人的热情邀约,更是一个承载着百年历史与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丁节”的重要仪式。当这个古老的节日遇上蛇口独特的烟火气息,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交流在这里悄然展开。

非遗之味:开丁茶里的乡情与祝福

开丁节”最重要的仪式,是请客人吃“开丁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渔二村的家家户户敞开大门,村民们走街串户,互相祝福。无论认识与否,只要走进一家,热情的主人便会递上一碗香气扑鼻的开丁茶。客人吃完一碗,主人还会热情地添上,以祝贺丁财两旺,这一传统习俗让渔二村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开丁茶并非普通的茶饮,而是一种独特的饭食。它选取菠菜、芹菜、豌豆、冬菇、木耳、粉丝、芝麻、花生米、爆米花、元贝等多种食材,经过精心烹制,或煮、或蒸、或炒,最后拌在一起,再浇上熬制的鲜美肉汤。每一口开丁茶,都是食材与汤汁的完美融合,鲜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这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渔二村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正月十三,不少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品尝一碗开丁茶,体验非遗的魅力。

正月十三,渔二村变得格外热闹。不少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品尝一碗开丁茶,体验非遗的魅力,感受渔二村的热情与祝福。渔二村50号的大门口热闹非凡。门口张贴着“光荣之家”牌匾,几位身着军装的退役军人唱着歌儿、打着鼓,迎接前来串门做客的众人。周伟民是这里的主人,他是一名退役军人,今年家里添丁,大家都非常高兴。他说:每年这个时候家里最热闹,好久不见的老朋友都会过来。今天家里准备了一千碗开丁茶!从中午12时开始,就有人陆续前来串门做客,路过的居民也会进来吃一碗,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这种热闹的场景,是渔二村“开丁节”独有的风景线。

陈女士和一帮朋友从沙井、罗湖等地特地赶来,在主人的热情招待下,她连吃了六碗开丁茶。“我们是跟着朋友过来的,沾沾喜气。”陈女士说,她是第一次吃开丁茶,吃了六碗并没有很胀肚子,里面荤素搭配,配以肉汤非常美味。据说连吃九碗会有更好的兆头。这种有趣的习俗为“开丁节”增添了不少乐趣。

另一位居民李先生表示:“我们小时候就盼着这一天,不仅是因为可以吃到美味的‘开丁茶’,更是因为这是村人团聚的日子。”他回忆起小时候跟着父母走街串巷的情景,那种浓浓的邻里情让他至今难忘

际交融:外国友人的“开丁节”初体验

随着“开丁节”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个古老的节日也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的关注。在渔二村的“开丁节”现场,外国友人纷纷被这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滚烫的高汤冲进盛有芹菜、香菇、花生、元贝、虾仁、腊肉等13味食材的碗中,鲜与香在唇齿间相融交织,让他们赞叹不已。

来自罗马尼亚的萨瓦·托莫亚加带着11岁的儿子参加了“开丁节”。品尝了两碗开丁茶后,她竖起大拇指赞叹:“美味!”尽管1998年就来到了深圳,但这是她第一次体验开丁茶,让她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这种走街串巷、被包容其中的体验让她无比喜悦。她兴奋地说:“明年我还要再来!”

蛇口的外籍居民克琳娜也是首次参与“开丁节”,她激动地表示:“这里每个人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蛇口的温暖和强大的凝聚力。‘开丁茶’独特的味道就像蛇口一样,多元而包容。”

另一位外籍居民海伦则被社区的浓厚氛围所打动,她说:“大家热情洋溢、笑容满面,这种亲密的互动让我感动不已,感觉自己已经融入了蛇口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今年的“开丁节”不仅吸引了众多本地居民参与,还特别邀请了香港蛇口同乡会的乡亲和香港青年加入,使得活动成为了一个深港文化交流的平台。这样的跨地域参与,不仅让外籍居民和香港同胞体验到了蛇口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中国年味,也增强了他们对蛇口社区的融入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促进了深港两地文化的交流与情感的联结。

现场,许多居民家的大门都敞开着,一派热闹吃茶的场景。每家每户都会摆上几桌一起品茶,不少人没有座位,便在楼栋小巷间聚集品茶,笑声不断。一位正在品尝开丁茶的本地居民笑着说:“每年就盼着这一天,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

承与创新:开丁节的时代新内涵

蛇口渔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开丁节”传承人徐业竹介绍,渔二村村民大多来自海丰,早年生活艰难,“开丁节”的习俗承载着先辈们对家庭兴旺的殷切期盼。这一习俗不断传承发展,从最初的生男孩挂灯,后来生女孩也挂灯,现在已成为全村居民共同欢庆的盛大节日,它见证了渔二村的发展历程,也成为维系乡情亲情的重要纽带。

如今,每逢农历正月十三,渔二村都要扎起彩色门楼,敲锣打鼓,舞狮表演,搭台唱戏,欢欢喜喜地过“开丁节”。清晨,各家都在家神牌前摆上供品,点上香烛,燃放鞭炮,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平安,添丁发财。中午,家家户户都煮开丁茶招待亲朋好友和过往行人,这一传统习俗一直要吃到次日凌晨。此外,村里还要举行文艺晚会,欢庆“开丁节”。

当日下午,渔二村中外宾客同欢,热闹非凡。“开丁节”理事会成员现场举行点灯仪式,祭拜天地、祖先,并宣读去年渔二村新生儿的名单。2024年渔二村共诞生了15名新生儿,比2023年多7名。新生儿们由家长抱着上台亮相,理事会人员为新生儿派发丁席、灯笼、丁酒、利是,为新生儿家庭送上真挚的祝福。点灯过后,领导嘉宾为舞狮点睛。随后,一场热闹的舞狮表演拉开了欢庆的序幕,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一一登台亮相,精彩纷呈,台下观众的掌声此起彼伏,将现场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

“开丁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它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承着渔二村人的精神与情感。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节日里,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国友人,都能感受到那份对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开丁节不仅是对人丁兴旺的祈愿,更是对社区和谐、文化繁荣的期许。蛇口渔二村以其独有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浓厚的乡情亲情的温暖。

创新与未来:开丁茶的新活力

如今,“开丁节”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韵味,更在新的时期焕发出新的活力。近年来,蛇口街道积极推动“开丁节”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推进实施渔二村城中村综合治理,建设“开丁节”广场和文化浮雕墙,镌刻推陈出新的“原生态”肌理。同时,开展“开丁节”相关民生微实事项目,推动“开丁节”走出蛇口,为这项传统民俗活动注入新的内涵。如今,“开丁节”已成为蛇口特色节日文化品牌,在构建和谐社区、营造幸福氛围,助力社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渔二村,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与城中村一街之隔的渔二村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工地热火朝天,未来这里将崛起一座集住宅和商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体;而未更新部分的整治提升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致力于打造富有蛇口渔文化特色的美好生活社区。一面是热闹精彩的传统节日,一面是徐徐展开的未来新图。“老”与“新”融合共生,“慢”与“快”交织变化,传承过去与创造未来交相辉映,共同绘就渔二村的美好图景。

蛇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蛇口辖区渔二村“开丁节”、南水村“姊妹节”,以及湾厦村的“老人节”、海湾村的“蚝文化节”等传统民俗活动,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未来,街道将继续深入挖掘这些传统民俗的文化内涵,把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提升蛇口人文底蕴、人文品位助力添彩。

“开丁节”作为深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不仅承载着渔二村人的乡情与记忆,更是深圳这座现代化都市中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一碗开丁茶串联起了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通过传承与创新,这个节日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它既是渔二村人团结互助、祈求幸福的象征,也是深圳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通过“开丁节”,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非遗的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它也为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社区发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一碗开丁茶”,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邀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丁节”这一百年非遗项目将继续在蛇口的烟火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严珊珊/文 主办方供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