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业向“制造+服务”转型!广东计划到2027年形成10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02-11 21:3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助力建设制造强省。

2月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明确广东通过制造业与科技、设计、物流、人力资源、电子商务、外贸等多领域协同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建设制造强省。《措施》提出,到2027年,广东将围绕重点产业链打造质量稳链强链标志性项目,建成18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培育200家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推动70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落地。

在科技服务赋能制造升级方面,广东推动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进行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支持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降低企业试错成本。围绕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广东将建设30到50家省中试验证平台,力争2027年建成国内领先的中试服务体系。在工业设计引领制造升级方面,广东支持引导制造企业重视和加大工业设计投入,深化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设计赋能,提高广东设计国际影响力,且到2027年,新增培育200家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在人力资源匹配产业需求方面,广东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广东也将加大对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集群人力资源服务保障力度。在物流与电商协同增效方面,广东将构建快递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网,推动快递业广泛覆盖制造业环节流程,并加快电商服务与制造业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终端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的业务协同,到2027年建设20个“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培育100个销售额亿元以上的电商品牌。

《措施》还显示,广东将加快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推动制造业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同时,做强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做大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做专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做优共享制造平台,到2027年,培育10家具备全国影响力的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布局,广东计划到2027年,形成10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覆盖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地市,聚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商贸物流、科技金融、供应链、物流、工业设计、智能网联、新型储能、超高清显示、鸿蒙生态等领域。

其中,广州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商贸物流、科技金融等领域打造区域性、全国性服务平台和服务中心,形成25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深圳打造国际供应链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和物流中心,建设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服务基地,形成3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佛山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设计高地,形成15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东莞围绕制造业集群发展和“专精特新”发展,形成1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惠州聚焦智能网联、新型储能、超高清显示、鸿蒙生态等领域,形成1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措施》还强调,依托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国家重大战略平台,携手港澳共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其中,支持横琴联动澳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发展跨境电商,构建优质法律服务体系;支持前海深化金融业开放创新,谋划布局人工智能、规划设计、文化创意等新一批集聚区;支持南沙航运服务、科技服务、特色金融、国际贸易、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支持河套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协同香港联手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研发服务、测试验证、中试转化平台,推进粤港检测认证合作,并且积极建设深圳数据交易场所、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