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一早,习近平总书记乘坐火车一路北上,出山海关,进入辽宁。
车窗外天地辽阔。沉淀了红色革命史、辉煌建设史、澎湃改革史的黑土地,来到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新一程,在年轮中编织着希望的锦绣。
旧岁的尾声也是新年的序曲,总书记深入人民群众中间。
3天时间,葫芦岛、沈阳、本溪,访农家、探市场、看社区、进厂房……岁月的笔触流淌,每一寸奋斗的光阴都散发着光亮。为奔向更好日子努力拼搏着的人们,是这个时代熠熠生辉的主角。
日月更迭。中国式现代化大笔点染,写下气象磅礴的人民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向海内外中华儿女拜年,送上“国泰民安”的美好祝福。
一串足迹,映见初心
日程:1月22日下午,葫芦岛市绥中县祝家沟村
此行缘起于去年8月下旬的那场洪灾。
“我心里一直牵挂着,那段时间每天都在了解你们这里的情况。”考察辽宁第一站,习近平总书记就辗转火车、汽车,来到了当时受灾严重的葫芦岛。
时光流转,丹心如一。2024年春节前,总书记赴天津看望受灾群众;再往前,2023年春节前,他同遭过灾的四川石椅村村民视频连线;2022年春节前,深入山西的秋汛灾区……“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
一串足迹,映见百年大党的如磐初心。重若千钧的“以人民为中心”之下,是无数动人的细节。
祝家沟村山峦起伏。
村干部远远指着山坳的电线杆对总书记说:“一天下了一年的雨,水转眼间就到了杆头。”
路成汪洋,村变孤岛。
倒伏的树、滚落的石,乡亲们落了多少泪,忧虑着“半辈子置办的家当都淹了,何时才能重新有个家?”忙碌的冲锋舟、赶工的挖掘机、不下火线的党员干部……洪水还未退去,重建已经展开。
冬日暖阳洒下来。簇新的房屋整齐排列。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集中迁建安置区,接连走访了朱西存、王宝维两户人家。
春联、窗花、红灯笼,大锅菜香气扑鼻,处处有年的味道。
村民小院里存年货的大缸,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冻梨、冻肉、冻鱼,还有酸菜,自己腌的最好。”
“黏豆包,黏面是自己种的还是买的?”总书记这一问,乡亲听着就亲,赶忙答道:“黑的是高粱面,黄的是玉米面,都是自家种的。”
房子窗明几净。和过去比,旱厕变水厕,水井变自来水,墙壁、屋顶都装上了保温层。客厅里,大家围坐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拿起洪灾时的照片端详,细致了解政府的重建房屋补助是否到位、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哪些。
“政府补了6万6,因为自家人口多,我们增了平米数,自己又掏了6万6。”王宝维一笔笔算得清晰,讲得也朴实,“这样的灾害,没有您关心关怀,我们根本不敢想象能住到这样宽敞漂亮的房子。我们非常感谢,还非常激动。我有些心里话想说,但就是表达不出来。”
“人民至上,帮助受灾群众是党和政府应该做的事。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和希望吗?”总书记亲切地问。
“没啥要求。党的政策好,我们家的生活没啥问题。就是希望把生活过得更好,把家园建设得更美。”
王宝维的老伴查恩英也脱口而出:“共同努力!”
总书记回应道:“你们的希望也就是我们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幸福生活过得更好。”
重建家园的“加速度”,背后有千万人的奋力托举、负重前行。举国的守望相助汇聚于此,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彰显于此。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看了当地“同时间赛跑”的救灾短片,感触良多。
8月23日,抢通了路、电、网三条“生命线”;
9月1日,受损学校全部开学;
9月15日,损毁田间路全部修复,保障了秋收作业;
10月26日,41户乡亲喜迁新居;
…………
总书记赞许道:“从抗灾、救灾到灾后重建,一系列的工作开展得非常好,我感到欣慰。”
时时放心不下的,始终是人民。
战洪水、防疫情、抗地震、化危机、应变局,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一次次的大战大考,中华民族化危为机、浴火锻造。
祝家沟村,就像中国万千个乡村,炊烟、林木、溪水,鸡鸣狗吠,柴米油盐,岁月静好。村支书兴奋地憧憬着:“开春的时候这里有漫山遍野的梨花、杏花、桃花,可美了。我们还计划发展乡村旅游,春季赏花、秋季摘果。到时候的日子肯定比灾前还要红火。”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村头,乡亲们都赶来了。静谧的小山村热闹非凡,有的乡亲笑着笑着红了眼眶。
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大家:“去年全国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我相信所有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都会有一个好的效果。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就是大家的强大依靠,一定会帮助大家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总书记始终牵挂受灾群众,去年得知云南镇雄县发生山体滑坡、海南和广东等地遭受台风灾害、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时,都立即作出重要指示,指挥部署抗灾救灾,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总书记又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人员搜救,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安全温暖过冬。1月9日,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要求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多难兴邦。复兴征程上,总有各种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也总有风雨无阻的前行、愈挫愈勇的跋涉。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是一个多灾的国家,但我们有一个‘人定胜天’的精神。去年全国也发生了多起灾害,水灾、旱灾、地震、台风,我们经受住了各种挑战和考验。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攻坚克难,新的一年,我们还会取得一个好成绩。”
一片红火,昭示信心
日程:23日上午,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和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小区
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历史悠久。它起步于1829年的小东门菜行,见证战火硝烟的风云激荡,历经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原本熙攘的市场沸腾了。市民们追随着总书记的脚步,热烈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
面食摊位,热气腾腾的包子出锅。总书记聊的都是家常:“这个头儿,吃一个就饱了吧!记得看过一本小说上一段描写,‘最美好的日子,吃大饺子一口咬出个小牛犊来’。”
走到锅包肉摊位,总书记问店主“生意好不好”。听说“天天排大队”,他笑着说道:“一个是煎炸的火候,一个是调料的分寸,太甜太酸不行,不甜不酸也不行。”
八旗手工肠的摊位也在排队。问价格、看供应,习近平总书记嘱咐道:“不能过节卖高价,但也要考虑成本和效益。”
见到拎着大包小包的市民,他问问“年货置办齐了没有”;碰到戴着眼镜的孩子,叮嘱“加强户外锻炼”;见到市场管理人员,强调“保障食品安全”。总书记和市民聊起“年夜饭怎么吃”,亲切地说:“东北的年夜饭,是不是都有酸菜白肉、小鸡炖蘑菇?这些东北菜我也爱吃。”
几个孩子雀跃着,给“习爷爷”送上糖果。习近平总书记笑着接下每人1颗糖:“你们的糖我收下,吃了你们的糖心里很甜。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的生活像糖果一样甜甜美美。”
人间烟火处,年味渐浓时。市民们告诉总书记:“天天像过年一样,一年四季什么都不缺。”
习近平总书记回应道:“从饮食角度看确实如此,但过年更有喜庆气氛。今天来到这里,把过去的回忆都勾起来了。‘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是民生大事。老百姓过节过得开心,也预示着一年好的开端。”
社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安居乐业的晴雨表。
沈阳是座老城,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牵着城市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上一次来辽宁,也去实地看了社区改造。“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他长久的思考。
建成已有30多年,时光在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小区留下了斑驳痕迹。前两年,小区的煤、水、电、热,“里子”、“面子”挨个儿改造,旧貌换新颜。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四世同堂的郎素兰家中。沙发上,82岁的郎素兰紧紧挨着总书记,说话间紧握着总书记的手。
问收入、说花销,总书记关切着:“你们现在的生活还有什么困难?”
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都有获得感。“社区对我们这些老年人特别关照。”郎素兰望向社区工作者,啧啧称赞。
总书记讲得深入浅出:“社区工作是千家万户的事。社区工作这个位置承上启下,但得眼睛向下。‘上面千条线’也是为了人民,最终要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尤其要呵护好‘一老一小’。左邻右舍对你们竖起大拇指是最好的评价。”
小区改造,匠心独运。
老烟囱留住了工业城市的记忆,锅炉房改造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了网红打卡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心,有的写春联、有的做绒线花,还有的唱念做打,好不热闹。
一位社区居民拿起刚写好的春联,给总书记展示了他的创作:“‘家睦邻善多喜乐,国强民富长安宁’。‘多喜乐、长安宁’,正是您新年贺词里说的。”
一群孩子争相向“习爷爷”介绍他们编的中国结:
“我编的是花生,希望万事如意”“我做的是丝带结,寓意是长寿、安康、幸福、喜乐”……
风禾尽起,向阳而生。春节里有文脉绵延,华夏春秋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感慨:
“中国的这些传统工艺,孩子们也都传承下来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沉淀了多少美好,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们要在全人类文明的视野中,传承好、弘扬好中华文明。”
社区退休人员表演了笛子合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旋律优美、余音绕梁。
“家庭、国家都沉浸在祥和的气氛中。几千年形成的过节的文化传统,是凝聚中华民族、中国人、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过好节,四海同春。”
“我特别喜欢孩子,看到他们我心里就高兴。中国式现代化要靠大家、靠年轻人,一代接一代,共同去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方沃土,见证历史的耐心
日程:23日下午,本溪,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
东北全面振兴正当时。
上次来辽宁考察,时隔不过两年多。距离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也只有一年多时间。为何“东北来得比较多”?习近平总书记讲得明晰:“我十分关心这里的振兴发展”。
产业振兴是其中关键。
这里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在共和国发展史上写下辉煌一页。然而,在改革开放大潮奔涌、东南沿海百舸争流之际,东北的脚步却慢了一些。
这片黑土地沉淀着阵痛之思,酝酿着涅槃之变。
上次到东北,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铺展了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辽宁也紧抓机遇。国民经济41个工业大类,辽宁就有40个,曾经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的上千个第一。
传统产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溪,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在探索。
斑驳的厂房,记载着峥嵘岁月的沧桑与拼搏。智能化生产线,见证着企业重组之后的转型升级。
这家百余岁的企业,新建了“智慧大脑”集控中心。在这里,屏幕动态更新,数据协同共享。总书记边看屏幕,边了解全厂数据资源集中带来的深刻变革:
产量提高25%,能源消耗降低30%,劳动生产率提高65%,产品合格率提高10%以上。一子落,满盘活。
再到车间。
过去,钢卷在不同工序间挪移,靠的是人工打捆、拆捆。企业负责人指着生产线旁空置的简易房:“过去那里总有工人值守,现在数字赋能,不但人员优化、效率提升,也降低了作业风险。”
眼前的生产线,就是世界最宽幅的冷轧板生产线。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看。开卷、清洗、烘干、轧制,机械手臂动作整齐划一,智能机器人精准灵巧。
国产化率有多高,技术还有哪些短板,产品市场前景怎么样……总书记问得细致。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回望过去到东北考察,总书记始终把创新置于突出位置。车间陈列着一排产品,冷轧热冲压成型超高强度钢、冷轧超深冲宽幅面板……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洋钉、洋火、洋车子”。几十年,新中国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驱动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历史的巨变,就在沧海一粟间。望着面前一位位劳动模范、青年技术骨干、一线职工代表,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本钢是我们国家的老企业,这些年焕发青春!你们在这里工作,有自豪感。钢铁产业是我们国家的重要基础产业,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要继续努力,把短板补上,把结构调优,继续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
24日上午的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辽宁,“在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上勇于争先”。强调的几方面工作要求,打头的就是“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总书记再一次讲起在本钢的所思所感:
“老企业同样可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切不可把传统产业一概视为‘低端产业’、‘落后产业’一退了之,否则就可能导致新旧动能断档失速、加剧结构调整阵痛。”
转型后的能耗数据,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越是发展任务重,越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看到全省88.5%的优良天气比例,习近平总书记想起昔日辽宁沈阳铁西区那高烟囱林立而灰蒙蒙的天,“冬天呛得人直咳嗽”。
本钢过去也是如此。员工都不敢穿白鞋,光是上下班一来回鞋面就脏了。今非昔比。
理国如张瑟,从来都是弦弦相系、韵韵相叠。对辽宁的要求,无论是“聚精会神抓改革开放”,还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或者“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总的就是要好好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东北全面振兴中充满了磨砺,那是时间的角力,是精神的对垒,是人的跋涉。漫漫征途,要只争朝夕,也要有历史耐心。
“推动全面振兴,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目光长远。韧的绵亘,不仅要融入闯的劲头、创的智慧,更要有稳扎稳打的底线、慎独慎微的警醒。
汇报会上,今日辽宁的苹果产业,让总书记想到了辽沈战役的一则红色故事。当时,锦州乡间的苹果已经熟了,行军路过的解放军战士虽饥渴难耐,却一个都没有摘。“毛主席说‘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总书记意味深长,“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
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在辽宁讲这个故事,上一次还是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内。用铁的纪律赢得民心,民心所向,大道无垠。
新春孕育新的希望。在希望的沃土上,有千家耕种、万物生长,有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却是奋勇拼搏、风光无限。认准了路就坚定向前,一路生花,灼灼盛放。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
读特热榜
1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同日召开会议,深刻汲取贵州游船倾覆事故教训
2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山大齐鲁医院:护士霍某某记过、降级!
3云南禄丰尾矿坍塌事故搜救正在进行,被掩埋的四辆工程车已找到
4“五一”假期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
5山大齐鲁医院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院方称将核实
6南京一家医院涉嫌违规提供辅助生殖服务,相关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757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晴去世,曾编辑出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全集》
8网传“桂林象鼻山景区收门票”?不实!免费开放
9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会投票决定任命阿贝尔为CEO,巴菲特继续任董事长
10《哪吒2》总票房破158亿,即将超越《泰坦尼克号》
IN视频
鹏友圈
00:17
5级大风航拍邂逅深圳西部绝美日落盛景 4月22日,哪怕面临着5级大风的挑战,我依旧无畏前行,用航拍镜头捕捉了深圳西部那震撼人心的日落景象。画面中,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城市与大海的脉络,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远处,无垠的大海与天空相融,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深邃。而画面右侧,机场上飞机起起落落,仿佛穿梭于天地之间,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大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希望这份独特的视觉盛宴能带给你心灵的触动。 据悉,4月23一25日广东省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25日深圳(含深汕)将出现局部暴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读特小记者#
00:30
一年级读特小记者小试身手!亲手制作香甜南瓜饼 今天,我这个读特小记者化身“小小厨师”,在厨房里完成了一次超有趣的挑战——亲手制作南瓜饼! 我先和妈妈一起挑选了圆圆的南瓜,把它洗干净、削皮、切块,再放进锅里蒸熟。看着南瓜在锅里慢慢变得软软的,我心里可期待啦!南瓜蒸熟后,我用勺子把它压成泥,加入香香的糯米粉、甜甜的白糖,揉成面团。面团软软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接着,我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压扁,还在上面按出了漂亮的小花图案。最后,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厨房就飘满了甜甜的香味! 咬一口自己做的南瓜饼,又软又糯,甜丝丝的,比买的还好吃!这次制作南瓜饼的经历太有意思啦,我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以后我还要尝试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小成就”!#读特小记者#
00:56
图腾影视😁😁😁😁
《滩涂上的翡翠森林》 #读特小记者# 在深圳的怀抱中 有一片神奇的红树林 宛如绿色的梦境,静谧而安详 高大的树木,肩并肩 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 叶子在风中,轻轻吟唱 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 阳光洒落,金色的光线 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地上描绘出,奇妙的图案 那是光与影的交响 海边,海浪轻拍沙滩 如同温柔的摇篮曲 红树林矗立于此,坚定不移 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天地 在这片绿洲,自然的奇迹 白鹭翩跹,海鸥翱翔 在蔚蓝天空下自由地歌唱 我深爱着这片深圳的红树林 它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礼物 蕴藏着快乐,蕴藏着美好 在我心中,永远璀璨夺目
#读特小记者#今天我来到深圳大剧院欣赏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这场舞剧太精彩啦,像一阵旋风,把我卷进了一个充满侠义与梦想的世界。 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老香港,街道、店铺都很逼真。灯光一亮,演员们登场,他们的动作又快又有力,一招一式,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我最喜欢的是叶问和其他门派掌门比武的片段,叶问的咏春拳,一会儿像流水一样流畅,一会儿又像闪电一样迅猛。其他掌门的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也各有特色,螳螂拳的动作像螳螂捕猎,又快又狠;八卦掌的脚步轻盈,转来转去;八极拳刚猛有力,每一下都像是能把空气打碎;太极拳则慢悠悠的,却感觉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对决,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和观众们一起鼓掌叫好。 除了精彩的武术动作,这部舞剧还有很感人的地方。叶问的妻子生病了,叶问不得不离开她去打拼,他们离别的场景,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猪肉荣为了保护叶问,勇敢地挡下了坏人的枪,叶问抱着他痛哭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这些情节里,我看到了叶问的无奈和悲伤,也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舞剧里还有一条关于电影剧组的故事线,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太明白,但是看到后面,我发现这条线和叶问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剧组的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这种精神和叶问练武、开武馆的坚持是一样的。这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梦想,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完《咏春》,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传统文化了。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和武术,还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勇敢、善良,要珍惜身边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也要像叶问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