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可持续发展”圆桌论坛在深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实习生 王亮
01-22 12:0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第五期“海纳讲座”——“开放合作·可持续发展(BEING OPEN·BEING SUSTAINABLE)”圆桌论坛在深圳前海成功举办。四位重量级嘉宾齐聚前海,围绕超级全球化趋势下,探讨开放合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呼吁各方携手共进,创造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论坛邀请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Jeffrey Sachs,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沈向洋,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以及本次论坛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超级全球化,“同球共济”,合作共赢

论坛开场,郑永年指出,超级全球化趋势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相互依存,联系日益密切,同舟共济、“同球共济”。国际协作日益重要,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靠“一己之力”解决所有问题。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更加担当作为,期待东方的“硅谷”——深圳,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融入国际合作,力争引领世界科技创新潮流。

世界发展不是“零和博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贸易是互惠互利的。Jeffrey Sachs高度赞赏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强调要促进技术界、学界、商界之间更深更广的合作,积极推进“技术共享”和开放、开源。粤港澳大湾区是技术活力最高的区域,大湾区实现了技术互联,打通了生产、金融、运输等,集众力、汇众智。大湾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驱动之一,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可再生能源产品出口,还是5G技术的对外输出,粤港澳大湾区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跨界融合,繁荣生态

沈向洋表示,开放的学界合作、跨界或者是跨境的人才培养,这也会反向助力科技和经济。深圳建设了完备的电子元器件供应链,通过这样的供应链基石,深圳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这种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不仅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全球技术生态的繁荣。未来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尽管发展方式存在差异,但在AI治理上应加强跨界合作,以更好应对全球科技挑战。

颜宁指出,科学界的合作从未被打断,科学家之间总是在不断地进行对话。特别是在生物学领域,国际合作是非常常见的,我们建设的深圳医学科学院不仅要做临床研究和医学转化,也要充当一座沟通的桥梁。我们将保持开放的心态,欢迎国际合作,这不仅仅是为了人类的健康福祉,也是为了生物多样性和地球可持续发展。

论坛结束后Jeffrey Sachs在专访中强调,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之处,就是有要素的集成、领先的科技、低成本的生产以及金融助力、物流支撑,所有这些汇聚在一起,期待粤港澳大湾区能够利用发达的网络和开放开源的生态等优势,实现新的腾飞。

“广纳万川入海,博采千家众长”,以启智润心、切磋争鸣。本次论坛是一场跨界的思想交流盛宴,汇聚智慧促进全球开放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今天的深圳,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同世界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期待未来,深圳再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在开放合作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携手各方共筑全球创新共同体。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杨渝嘉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实习生 王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