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司法方式,它在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回归社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龙岗区宝龙街道司法所自2017年5月接手辖区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在家访、电访和面谈的传统管理手段上,首创“钉钉签到+指纹打卡”软硬件相结合的监管模式,现该模式被全市推广。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司法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宝龙街道首创的监管模式加强对在册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管,做到了实时、高效、准确、真实记录矫正人员日常监管情况,改变了社区矫正人员的传统报到方式,实现了由纸质化签到向智能化、便捷化、规范化发展的转变,弥补了基层司法所人手不足、监管力量薄弱和监管手段单一等缺陷,在强化监管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漏管和脱管的风险。
宝龙司法所引入拥有定位、审批、报告等多种强大功能的“钉钉”智能软件,利用其定位和报到的功能,筑起一道“电子围墙”,工作人员可通过计算机平台查看管理对象考核情况,系统自动统计管理台账并形成电子文档,既增加了记录的精确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司法所要求社区矫正人员采用GPS实时定位+实时照相方式进行每日签到。社区矫正人员在下载好钉钉软件并注册个人账号后,仅需三步便可轻松实现打卡,打卡结果即时上传,同时系统每天会定时提醒管理员签到人数情况。自8月实施“钉钉”签到以来,宝龙街道累计管理的43名社区矫正人员已通过“钉钉”签到2402次,签到率100%。
司法所充分利用人类面部和指纹信息具有唯一确定性的特征,引进了人脸指纹混合识别考勤机,通过“人脸识别+指纹签到”的方式,对社区矫正人员的身份进行有效确认,并对报到时间进行精确记录,从而避免了超时报到和代替报到等违规现象,有效防止漏管和脱管等现象的发生。8月以来,宝龙街道累计管理的43名社区矫正人员“指纹打卡”136次,无漏管、脱管现象。
编辑 黄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