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九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暨第三届粤港澳语言生活研究青年论坛在广州大学举行,来自内地和港澳地区有关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130余位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参加论坛。
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语言服务”,共进行33个大会报告和四场分论坛的40多个专题报告。与会学者围绕语言服务、数字中国、教育强国建设和大湾区发展,跨学科、跨区域、跨校企深入探讨语言服务领域诸多重大课题,涉及语言服务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刘培俊表示,需要聚焦“强国建设,语言何为”时代命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构建大语言格局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导向,加快健全完善中国特色高质量语言服务体系。他充分肯定广州大学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团队奋力有为取得的突出成绩,认为语言服务高级论坛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语言品牌、文化教育品牌、社会品牌和重要的交流平台。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刘朋建提出,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语言服务的研究和实践也与时俱进地扩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服务,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工作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维护和保障国家发展和安全利益,促进文化自信自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等等,都成为语言服务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议题。
广州大学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党委书记屈哨兵回顾历届语言服务高级论坛推动促进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和语言服务,民族地区共同语和城镇化区域及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东盟及其他国家语言状况等核心主题和主题群持续开展的高质量的学术研讨,同时介绍广州大学语言学团队正在研制的《中国语言服务新论》,将从引领侧、供给侧、需求侧三个集群就语言服务实践与研究展开基于新时代的新论述。
记者从广州大学了解到,近年来,其充分发挥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的科研平台优势,不断推进语言学研究的机制创新和科研协同。校内层面,构建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语言文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语言文字研究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与广州市社科联共建“粤语语料库建设与大模型评测重点实验室”。
校际层面,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与语言服务建设联盟”等机制,其以项目为纽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文字学术协同创新,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合作开展的基于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的语言垂直训练大模型项目已取得良好进展。该校协同推进“学术团队、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1)》获得2024年度广东省社科成果一等奖,中国语言文学获增列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此外,大会报告聚焦不同主题,对新时代中国语言服务的理论建构和行动实践展开多角度深入探讨。香港语言研究中心总经理侯明对内地与港澳合作开展语言服务研究和语言产品研发提出展望。
编辑 温静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徐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