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歌剧选粹之夜”深圳唱响,国际知名歌唱家王凯蔚携学生同台献艺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2024-12-06 19:2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2月6日晚,深圳市海上艺术文化中心境山剧院迎来一场音乐盛宴——“经典歌剧选粹之夜”。活动由深圳市声乐协会主办,国际知名男中音歌唱家王凯蔚将携其优秀学生同台献艺,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双重享受。

在音乐会举办前夕,王凯蔚接受了深圳特区报等媒体单位采访,他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和丰富的人生经历分享了自己在艺术道路上的心得体会,并对年轻一代声乐人寄予了厚望。

谈艺术之路的转折点:良师指导带来声部之变

王凯蔚,一个在歌剧界享有盛誉的名字,他的声音如同醇厚的红酒,饱满而富有感染力。然而,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无数次的自我挑战。当被问及艺术发展之路上哪些事情对他影响至深时,王凯蔚的思绪回到了那个决定他命运的时刻——大一那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伯乐,上海音乐学院的葛朝祉教授。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对声乐世界充满好奇和憧憬的学生,但我的声部定位并不准确。”王凯蔚回忆道,“葛教授听我的声音后,果断地指出我应该改变声部。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改声部不仅意味着要重新适应新的音区,更意味着要放弃原有的演唱习惯和风格。”

葛朝祉的判断力如同医生断诊一般精准,他深知声部选择对歌唱者未来的重要性。在葛朝祉的指引下,王凯蔚开始了艰难的声部转变之路。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和挑战,他不得不放弃原有的演唱方式,从零开始重新学习新的发声技巧和音区控制。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练声中度过,那种痛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因为你要在原有的声部和新声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正是这段艰辛的经历,为王凯蔚日后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三年半的艰苦努力,他突然发现自己能够演唱那些曾经无法想象的作品了。这一转变不仅让他的声音更加饱满和富有感染力,更让他在声乐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也让王凯蔚深刻体会到了声部改换对于歌唱家的重要性。因此,在成为教师后,王凯蔚也是非常小心地去观察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和发展潜力。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因为每一个细微的判断都可能影响到学生未来的艺术之路。

谈提升艺术鉴赏力的关键:加强音乐普及提高审美

在谈及音乐普及问题时,王凯蔚表示:“做音乐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去注意音乐的普及问题,普及不仅意味着演出,更包括深入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结构和内涵。当观众对作品有所了解后,他们就能更加自然地融入其中,产生共鸣。”王凯蔚以古典音乐为例,指出古典音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最早的神话故事,到后来的写实主义歌剧,艺术家们不断将现实生活融入作品中,使观众能够从中找到共鸣。因此,他呼吁应多举办专题讲座,从各个学校入手,加强音乐普及工作。

对于如何提升自己的听觉审美,王凯蔚认为这与培养古典音乐的观众有着直接的关联。他表示,当人们不了解某件事物时,往往会感到拘束和缺乏兴趣。而一旦有所了解,就能更加放松地参与其中,热情也会随之而来。他鼓励大家多听、多学、多了解,逐渐培养对音乐的敏感度和鉴赏力。通过普及工作,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音乐、爱上音乐,从而推动整个音乐市场的发展。

谈中国声乐未来发展: 崭露头角未来可期

艺术之路是一条孤独的路。王凯蔚认为,艺术家们需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他鼓励年轻声乐人要珍惜每一次学习和演出的机会,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和作品。同时,也要学会在孤独和压力中寻找到自己的动力和方向。

在中外人才培养对比方面,他指出,韩国和日本很早就开始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和美国学习声乐,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国外工作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对西方文化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因此,他们在回国后传播了一种更为直接的教学理念,而不是凭想象或凭空教学。这种教学理念使得韩国声乐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

王凯蔚提到,中国声乐不乏大师,20世纪的40年代,中国早就已经出现了像斯义桂这样的世界级歌唱家,近年来,中国也有很多优秀的歌手在国际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上海音乐学院的沈洋夺得了卡迪夫声乐比赛大奖,中央音乐学院的杨光也同样是卡迪夫的第一名。还有,如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他不仅古典音乐唱得好,流行音乐也唱得好,不久前也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演出,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悉尼歌剧院的卖票率达95%以上,可见其影响力。廖昌永在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法国图鲁兹国际声乐比赛和挪威宋雅王后国际声乐大赛中均获得了第一名。‌ 他在1996年至1997年间,一年内连续夺得这三个赛事的冠军,创造了中国歌唱家在世界高水准、权威性赛事中连续夺冠的奇迹。这些成绩表明,中国声乐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对于未来中国声乐的发展,王凯蔚表示乐观。他认为,随着对古典音乐的普及和宣导工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观众会开始了解和欣赏古典音乐。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恬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