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社会工作创新实践基地在深圳福田启用,让社会工作可感可知可及

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华智超/ 文 杨浩翰/图
18:1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构建“2基地+9中心+N场景”服务新格局

8月27日,全国首个涵盖社会工作部门主要职责的社会工作创新实践基地在深圳市福田区锦峰大厦启用。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进程中,如何让新时代社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成为全国各地党委社会工作部门的必答题。福田区率先破题,通过打造全国首个社会工作创新实践基地,系统性集成“2基地+9中心+N场景”服务格局,在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协同、智慧高效的社会工作新格局上迈出关键一步。

基地位于福田区锦峰大厦,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原为“社会组织总部基地”。今年以来,在福田区委领导下,区委社会工作部开展总部基地重塑行动,在保留原有的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功能的基础上,紧扣部门职责建成“社会工作创新实践基地”,全面推进“空间、功能、服务、资源”四维升级,嵌入式设立新兴领域党建服务、行业协会商会交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9大功能中心,配套设置诉求建议直通车、直播间、产品展示厅、志愿者超市、茶室等N个满足多元需求的服务场景,让社会工作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动实践,回答了社会工作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

在启用仪式现场,华强北街道商会轮值主办的“时尚数智产品展”吸引众多会员企业参展,其中深圳市意境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在安托山展厅展示其AI眼镜等智能产品,并通过新品发布厅同步线上推广。企业联合创始人黄小龙表示:“我们的AI眼镜致力于打造下一代互联网入口。过去企业单打独斗,品牌影响力有限,而这里的直播间有市场监管局、媒体、直播协会等共建,不仅提升了产品曝光度,更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

“社会工作也是群众工作,一定要以需求为导向,群众最期待什么,我们就回应什么。”福田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李炳泽表示,将持续优化基地功能、丰富服务内涵、提升运行效能,努力让基地真正成为凝聚社会力量、激发社会活力、服务社会需求的强大引擎,将其建设成为全国社会工作领域先行示范的创新成果输出地,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福田智慧和力量。

特报新闻+

一个基地如何全面激活社会工作?

——解读全国首个社会工作创新实践基地

一子落,满盘活。全国首个社会工作创新实践基地在福田的启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塑升级,更是新时代社会工作理念的实践落地。该基地针对以往社会工作存在“职能分散、参与度低、效能不足”等多个痛点,通过机制整合、多元协同和场景重构,逐一破局。

2+9+N:从“分散化”到“系统化”

社会工作部的职责涵盖新兴领域党建、基层治理实践、凝聚服务群众、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专业人才培训、志愿服务赋能等多个领域,以往这些职能散落在各部门,统筹协同效能不足。福田区社会工作创新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以“2+9+N”模式,将社会工作部的核心职能进行系统整合,贯穿“党建引领——凝聚整合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助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支持党建工作”逻辑,形成“功能闭环”:

“2”大核心基地即社会工作创新实践基地、社会组织总部基地。

“9”大功能中心则对应社会工作部门的主责主业:新兴领域党建服务中心、行业协会商会交流中心、志愿服务赋能中心、多元共建社区服务中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心、社会工作培训中心、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社会工作者队伍调度中心、社会要素交易中心。

“N”个实践模块则依据实际需求与发展动态,灵活打造多个实践场景,为各功能区的深化拓展与创新应用提供载体。

以社会工作者队伍调度中心为例,福田区现有44.48万余名注册志愿者、3474名社区工作者、696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2368名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者,如何将这些分散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有效整合并发挥作用?该中心创新建立调度机制,有效统筹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两新党建组织员“四支队伍”力量。通过服务新兴领域,推动党建工作;通过参与基层治理,排查发现隐患,提升治理效能。

多元协同:从“单一主体”到“共建共治”

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治理需凝聚多方力量,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基地正是这一理念的实体化呈现。

基地与南园街道合作打造的“多元共建社区服务中心”作为“社区会客厅”,打造集居民参与、资源共享、服务供给于一体的社区共建平台,还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组织邻里互助、厚植社区文化。

与社会组织共建,基地采取“公益+运营”模式,形成可持续生态。比如“志愿服务赋能中心”,引入慈善基金会反哺志愿事业,激励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公益循环。

还有与福田区图书馆共建的“笔架山书屋”,与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田监管局、深圳特区报、深圳市网络直播协会共建的“红树林直播间”,与深圳市茶叶协会、咖啡产业协会共建的“莲花山茶室”“深圳河咖啡厅”,与南园街道共建的“南园小剧场”等一批特色空间,不仅满足企业多样化需求,而且编织了便民服务与文化交融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福田汇聚326家行业协会商会,占全市四分之一,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多领域,累计服务会员企业超6万家。基地设立的“行业协会商会交流中心”,开展了“行业协会商会链接行动”,通过党建引领,链接行业协会商会,行业协会商会链接企业,企业链接信息资源,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中心配备的共享直播间和产品展示区,为商协会产品推广提供线上直播、线下展示的两个平台,搭建了助推经济发展的高速通道。

从“两企三新”党建到人民建议征集,从志愿服务动员到企业发展赋能,基地以共建凝聚社会力量,以共治激活参与动能,以共享夯实企业获得感与群众幸福感。

如今,外卖小哥可以在基地学习新技能,专精特新企业有了产品推广新渠道,志愿者能在这里参加赋能培训……基地是他们的“加油站”“议事厅”和“温暖家”。基地运营方负责人表示,欢迎社会各界通过官方渠道预约参观、体验和参与活动。

场景重构:从“抽象概念”到“可感可知”

步入基地,茶香咖啡香、童声笑语与协商议事的热络氛围交织,让人倍感亲切。各种场景化沉浸式体验,让社会工作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活动和服务。

在新兴领域党建服务中心,一辆“福田号”诉求建议直通车格外醒目,综合服务窗口、商协会窗口、志愿者窗口“一站式”提供党建服务、办理企业诉求、宣讲党的政策,确保诉求建议“马上就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让诉求不堵车。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心”,群众参与“南园小剧场”的情景剧,亲身体验党建引领下社区协商议事、矛盾调解的生动过程。在“我的故事会”,居民可以分享家长里短和社区变迁,更可以传承优秀文化和家教家风。这里不仅是成果展厅,更是居民参与治理的实景课堂。

在社会要素交易中心,项目路演室、资源发布厅为公益服务项目提供展示平台,畅通人才、资金、项目等要素流通渠道,促进社会服务与社会资本精准对接,撬动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治理。

此外,基地还是居民群众体验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生活的乐园。“邻里开放麦”让居民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意见建议,探索人民建议征集新路径;寒暑假期间,笔架山书屋、各类暑托班和夏令营让孩子们可以享受“无忧假期”……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社会工作的温度可感知、可传递。南园街道滨江社区党委书记刘艳媚表示:“基地对我们社区工作帮助太大了。有了这个基地,社区居民可以就近来参加活动,志愿者和社工能来参加培训,辖区企业也可以在红树林直播间里直播,与社区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双向奔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基地毗邻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正加速迈向世界级科创平台。而一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探索,正在这里稳步推进。

(视频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华智超/ 文 杨浩翰/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