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气回肠,感人肺腑!歌剧《同心结》深圳唱响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
2024-06-14 14:20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民族歌剧《同心结》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上演。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大幕还未拉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由合唱团齐声唱响,展现出的志愿军战士排山倒海的气势和英雄气概,就已令现场的观众热血沸腾。6月13日晚,由天津音乐学院院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光明区文化名人王宏伟等领衔主演,天津音乐学院版民族歌剧《同心结》亮相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再现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摄

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的内心被浓烈的爱国热情充盈着。“没想到这么好看,歌曲这么好听,唱得也很好。”在光明某小学就读的小学生徐瑞说。

全剧共五幕,剧情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条主线呈现黄继光和战友的英雄事迹;另一条主线则聚焦朝鲜的朴顺姬及其家人。前者刻画战友情、家国义,后者凸显两国友谊。

《同心结》是一部红色题材经典歌剧,此次天津音乐学院复排的《同心结》,是在原版基础上再次打磨、升级而成的。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摄

为此,主创团队进行了全新的编排、配器,丰满了织体、和声,进一步增强宏大叙事和音乐的交响性,融合了独唱、合唱、交响等形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青年师生们的现场演绎,使得整部剧充满了直击心灵、呼唤崇高的艺术力量。青年交响乐团与青年合唱团,以及舞蹈队,全部由天津音乐学院师生班底组成,构成了歌剧《同心结》整场演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青春蓬勃的演出团队、多个元素的创新搭配、技术与内容的有效结合,向现场观众呈现出了天津音乐学的教学实践成果,彰显了一所艺术院校的人才储备能力和资源优势。更重要的是,也为传统的英雄叙事赋予了新的艺术样貌,让这部承载着一代人集体记忆的优秀作品在当代青年文艺工作者的传唱中,散发出更多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命光彩。

为了帮助深圳观众更好地欣赏《同心结》,6月13日下午,王伟宏还在光明举办了一场音乐党课。从《同心结》的创作背景、复排故事到唱段赏析、音乐人才培养,王伟宏娓娓道来,敞开心扉与台下观众交流。“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能够带着天津音乐学院的师生们来到深圳演出,我感到十分荣幸。期待未来,天津音乐学院与深圳有进一步的深入接触、合作。”

天津音乐学院院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光明区文化名人王宏伟说:“歌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美于一体。而对非职业院团的‘学院派’高等音乐学府而言,创排歌剧对学科建设和管理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同心结》作为一部红色经典民族歌剧,诞生40多年来,历久弥新,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次复排,我们希望最大程度地还原1981年原版剧作的精髓,将这样一部经典民族歌剧永远传承下去。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无数像黄继光一样用生命换来我们如今岁月静好的英雄们。”深圳观众对当晚《同心结》演出报以热烈掌声。还有不少退伍老兵来到现场观看了演出。退伍老兵伍光荣激动地说:“看完演出我热泪盈眶,英雄的故事不该被忘记。”

据悉,6月14日晚,《同心结》还将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再演一场。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