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粤两省携手推出“当家名品”!吉林长白参vs广东化橘红在农交会上“交辉”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2024-11-30 18:4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29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展馆推介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牵手”活动——广东茂名高州化橘红携吉林人参“比翼齐飞”。该活动旨在让“吉林人参”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让“茂名化州化橘红”走进吉林,持续提升吉林人参和茂名高州化橘红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次活动主题为:“吉粤情‘参’ 湾区共享。”活动分“参”采奕奕、“参”度融合、“参”机盎然三个篇章。吉粤两省代表分别推介吉林人参、茂名高州化橘红,并进行战略合作签约,举行“吉粤比翼齐飞”结对合作签约仪式、“吉粤农产品共享前置仓”以及“吉林特色优质农产品大湾区展销中心”两大中心挂牌仪式、吉林人参走进粤港澳大湾区以及茂名化州化橘红走进吉林启动仪式。

人参素来被誉为“百草之王”,是中药之首,具有“补五脏、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但其生长条件极为苛刻,对光照、土壤、水分、温度均有非常挑剔的需要,吉林长白山冬寒凛冽、夏温温润、空气纯净、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珍贵矿物质,在人参种植方面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人们常说,“吉林人参”堪称“吉林一宝”,有着“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的美誉。

化橘红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向来有着“南方人参”之称。2006年,化橘红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而早在南宋时期,广东茂名化州就已开始种植化橘红,在明清时期更是风靡全国,成为朝庭贡品,其制剂及工艺品曾红极一时,是“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 2012年,化橘红(中药文化)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被列入《美国药典》。

在活动现场的品鉴区,吉林鲜人参带着长白山的露水而来,吉林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制品5大类产品铺满展位,实现根、茎、叶、花、果全株开发利用的“黑科技”人参让与会嘉宾印象深刻。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作吉林人参品牌建设国际化营销主题演讲时指出,人参以其滋补功效而广为人知,面对全球老龄化趋势,以及年轻群体健康意识提升的现状,人参的海内外市场需求正持续增长。

“吉林长白山是中国人参的核心产区,拥有1500多年的野山参采挖史和450多年的人参人工栽培史。吉林人参产量占全国的60%、世界的40%,交易量占全国的80%。”吉林省委副书记吴海英表示,吉林人参产业的发展关乎农民的生计和收入,当前,吉林正举全省之力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人参全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擦亮“长白山人参”金字招牌,力求把人参产业打造成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吴海英也提到,广大粤商务实创新,推动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以农交会为契机,以‘12221’为抓手,我们这次行动为懂人参、爱人参的大湾区而来,为深化吉粤省际合作而来。大湾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们对吉林人参走进大湾区、走向世界,充满信心。”她指出,“吉粤合作正在进一步完善‘4个共享’,分别是共享市场体系、共享生产车间、共享储存云仓、共享科研平台,指向的是资源、市场、信息的合作及人民幸福的一个叠加,通过这种省际要素资源融合放大的模式,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此次活动的开展,是一场具有引领性的省际合作盛会,广东、吉林这两个南北农业大省携手推出“当家名品”,意味着吉粤两地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迈上新台阶,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吉林人参和茂名化州化橘红市场销售半径,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

人参、化橘红正式跨越南北“结合”,人参龟苓膏、人参鸽子汤、人参年菜、人参熬茶、人参蒸鸡等系列产品面市,体现以人参、化橘红合作为切口,推动吉粤更多地道风物产品研发联合、营销联名。据了解,中秋节前夕,吉林人参与广东乳鸽联名产品已成功登陆大湾区商超,广东中荔集团携手吉林农嫂玉米实现近千箱吉林玉米出口。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马洪涛在表达对吉粤合作的期望时强调,“通过省际合作新模式,广东继续发挥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将共享的理念运用到农产品的营销中,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互为补充;立足资源禀赋,吉林要继续深入挖掘农业潜力,培育壮大全产业链,不断丰富‘吉字号’农产品的内涵,打造吉林人参、鹿茸、大米等品牌农产品矩阵。在深化合作中,共同探索农业发展的新路径,让两省广大农民受惠。”

据悉,今后,吉粤两省将做好“五个着力”,即:着力组织一批出口企业“抱团出海”开拓人参、化橘红新市场;着力组织一批预制菜企业、餐饮企业开发人参、化橘红食品化新模式;着力组织一批营销企业与平台开展市场推广新计划;着力培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着力引领“节庆经济”消费新时尚。力争通过“五个着力”,打造宽领域联动、常态化运行的政企互动机制,实现人参、化橘红产业在全国、全球的价值增量,推动人参、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邓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