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茂名区域互补助推岭南特色产品走向更高端市场
茂名地处广东省西南部,依山傍海,河流纵横,是有着两千余年历史的高凉文化发源地、流传地,自秦朝时分属象郡和南海郡,因晋代名医潘茂名在粤西一带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而得名。境内山林地势得天独厚,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农业经济发达,盛产荔枝、龙眼、化橘红、三华李等“岭南特产”,粤西风情浓郁,汇集自然山水与人文古迹于一体,形成了滨海、温泉、文化、生态、美食等旅游品牌。
近日,“‘百千万工程’的深圳力量”主题采访活动来到茂名,深入感受这座“粤西明珠”之城的魅力,也沉浸式体验了自然风光的优美、美丽乡村的“舒适感”和“慢生活”。同时,实地探访深圳助力茂名在“百千万工程”中,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的担当作为。
高州荔枝龙眼清甜,经广深销往全国
荔枝、龙眼是中国南方的特色水果,对于绝大多数的广东人来说,是走亲访友常见的伴手礼。高州市被称为“千年荔乡”,桂味、白糖罂等品种荔枝味道清甜,种植史可追溯至隋唐年间。日前,采访团一行清晨从深圳出发,经深中通道穿过大海、山林,历经3.5小时到达高州市根子镇,呈现眼前的是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红墙泥瓦房错落有致,果树林郁郁葱葱。虽已过了荔枝季,但村里随处可见的龙眼树挂满了金黄色的果实,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
根子镇柏桥村的贡园是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老荔枝树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古荔枝园,园内古荔枝树虬枝屈节,形态各异,有古荔枝树180棵,其中39棵树龄约500年以上,9棵约1300年以上。相传杨贵妃爱吃的荔枝就采摘自这片地域的荔枝林,“大唐荔乡”盛名因此而来。荔枝作为当地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还写进了博物馆。走进距离贡园5分钟车程的中国荔枝博物馆,一份份资料形象展示着中国荔枝的种植历史、传播情况、投资价值、品种分类等,馆内陈列的荔枝水浸木标本实证茂名荔枝种植史超2200年。
百荔园荔枝林丰收,村民采摘后对荔枝进行分级挑选。
时至今日,根子镇的村民已经通过荔枝、龙眼等鲜果产品,走上了小康道路。对于高州市采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来说,林常珍是大家眼里的“荔枝妈妈”。1998年,林常珍从外地务工返回柏桥村,利用当地有名的荔枝资源,和大家开始种植销售荔枝。2000年前后,林常珍为当时荔枝销路不畅忧心,主动提出收购果农们的荔枝外销,当时人们不知道她的名字,因她有一对双胞胎,都叫她“荔枝妈妈”。
“我们的荔枝、龙眼以往一年只能卖一万多斤,经广深推广全国,年销售额达到千余万元,不过现在过了荔枝季是龙眼季。昨天我们直播卖出4000斤龙眼,平时一天大概卖出三五百斤。”林常珍表示,在各种惠农企业的帮助下,村里的供应链越来越完善、销售方法越来越灵活,果农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日子越来越好。
采访当天,广东粤海天河城商业有限公司考察团到访合作社,选购荔枝干和龙眼等高州的特色商品。电商业务部副经理江翠珊表示:“我们将鲜果、干果、蜂蜜、丝苗米等系列副产品作为第一梯队上架商城。作为顾客与合作社之间的桥梁,我们特别重视顾客对产品的反馈,希望协助农产品不断优化升级,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近年来,高州市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推动荔枝精细深加工产业发展,目前荔枝衍生产品已达30多种,如荔枝冰激凌、荔枝干、荔枝饮料、荔枝酒等。古荔枝树生态价值持续外溢,还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迅速崛起,尤其是深中通道开通,让茂名与深圳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林常珍说,过去只有荔枝成熟季才有人来观光,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游客。“人气旺了,产业多了,村民富了,土特产的销量也涨了。”
化橘红历史悠久,破圈构建百亿市场
化州市因盛产化橘红而有“橘州”“橘乡”“橘城”之美称,《清光绪化州志·序》记载的“世传仙人罗辩化龙种橘二事”已流传千载。化橘红又称化州柚,是化州地道的中药材,也是老百姓传统食材的珍品,食用时开水直接冲泡或与茶同泡。据《化州县志》(1996年版)记载:“化州城内宝山及署内有礞石土质,礞石能化痰,橘红得礞石之气,故化痰力更胜。”
“化橘红性温,味苦辛,具有化痰、理气、健脾、消食、燥湿等功效,加工炮制相传源于汉朝,明清时被列为宫廷贡品。”全国人大代表、化州市培林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廖志略,这几天虽因连轴接待采购团略显疲惫,可坐在合作社谈起化橘红文化,立马神采奕奕、如数家珍。
廖志略说小时候看着外公种植、炮制化橘红,记忆里氤氲着化橘红的香气,化为了故乡情结。2015年,他大学毕业回乡推广化橘红文化,跟随外公和老果农系统学习种苗的嫁接培育、果树的种植管理、化橘红的炮制技艺等。2017年,他以外公的名字“培林”成立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当地1000多户果农建立购销合作关系,累计带动当地直接就业3000人以上,每年人均增收2万元。
琳琅满目的橘红面膜、香水、文玩等产品,是橘红甄选超级零售店创始人吴义强琢磨出来的新销售模式。吴义强毕业于深圳大学,看着家乡橘红滞销,便选择回乡创业,联合手工艺人、橘红工厂、经销商群体等,把传统橘红产品和橘红创新衍生品囊括一起,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买的线下连锁超市零售渠道和定制服务。“深圳的文化创意商业资源,助力我们的橘红茶杯工艺品,接到2万个定制订单,这也推进了我的商业构思,通过工艺品升值,把橘红的价值提高5倍以上。”吴义强说。
如今,化州市以化橘红为原料研发的产品已有上百种,化橘红产品系列品种50多个,涵括药品、饮料、饮片、保健、香料、工艺品等多个领域,全产业链年产值超50亿元。“深圳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巨大的市场,成为化橘红的重要销售地,同时,深圳的大力支持也助推合作社在其他城市的拓展,逐步形成全国的经营网络。”化州市丰富橘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文广介绍说,从2019年开始在深圳开设分店,目前已达到五家门店,去年深圳销售额达到百万级别,“我很高兴化橘红能够‘走出去’,也欢迎大家都来家乡品尝真正的化橘红!”
化橘红生产厂员工正在直播。
目前,化州市正在创建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化橘红药食同源目录、化橘红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化橘红文化公园和展示展览中心,加快化橘红标准体系、化橘红可溯源体系建设,打造化橘红产业集聚基地和全球化橘红产业中心,计划到2025年底,化橘红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如果化橘红能够实现药食同源,必将几何级释放化橘红产业的发展潜能,对岭南中医药、当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廖志略展望未来表示,将继续发挥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人才回乡创业。
信宜三华李飘香,文旅赋能乡村振兴
信宜三华李是茂名“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的“五棵树”之一,享有“中国李乡”美誉,尤其是钱排镇的“银妃”三华李果大、肉厚、汁甜、色美,在当地经济与文化版图中具有独特地位。沿着云茂高速驱车前行一个多小时,来到有“山水双合”之称的钱排镇双合村,只见远处重峦叠嶂,近看绿树成荫、鲜花掩映,群山环抱中一江碧波蜿蜒穿行,两岸农家别墅整齐精致,漫山三华李树葱茏翠绿。
有“山水双合”之称的钱排镇双合村。
“银妃”三华李是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其产业链的延伸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信宜三华李的种植面积超33万亩,年产量高达33万吨,除了鲜果销售,干李、李子酒等加工产品同样受到市场欢迎。在钱排镇省级三华李现代农业产业园,信宜市龙昱三华李发展有限公司坐落其中,车间内一排排自动化设备,从原料的筛选、清洗到发酵、灌装,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公司法人邱立坚从事三华李果酒生产8年多,对三华李果酒产业颇有见解:“我们公司在广东农科院的指导下,研发了三华李红酒、白兰地、果汁饮料等产品,以独特风味深受消费者喜爱,公司产值以每年增长200万元的幅度上升,可以说三华李深加工产业潜力十足。”
春夏时节,万亩梨花盛开,漫步林中如诗如画。依托三华李的地域名片和地理优势,信宜市全力打造“山水双合”“李花谷”乡村振兴示范带,连续多年以“春赏花、夏品果”为旅游主线,发展生态文旅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2023年,钱排镇接待游客超135万人次。不少年轻人陆续返乡建造高端精品民宿片区,丰富旅游业态。回乡青年李妤橦就真切感受到了家乡发展所带来的实惠,她将民房改造成咖啡馆后,旅游旺季一天营业额可达8000元。
“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村里建有停车场、酒店、艺术果园、商业中心等。”双合村党委书记李冠章表示,“这几年每逢三华李上市季,很多年轻人就回来做电商,把这里的三华李推销出去,仅种植三华李一项,村里每户的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在李妤橦看来,家乡山美水美环境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也逐步完善,村里的电商培训中心常年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乡村致富带头人培训,遍地是机遇。未来,信宜市以“山水双合”为支点,将高速沿线15个农文旅景区串珠成链,继续为更多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生动范例
农业“创二代”打造区域品牌
“我的父辈就是做鲜果生意的,当时开个小作坊,往深圳销售荔枝、龙眼等鲜果,凭这个生意把我们兄弟3人拉扯大。”高州市水果产业协会秘书长何辉亮,是个农业“创二代”。2012年,他大学毕业曾考上深圳公务员,但因放不下家乡热土,返乡接手父辈创立的高州市九叔食品厂,依托高州种植荔枝、龙眼的传统优势,开始布局荔枝种植、收购、生产、加工与销售等各个产业环节,实现产销一体化。
在根子镇的一处5层小楼院落中,九叔食品厂的几位工作人员正在一楼工作间,有条不紊地打包高州鸡眼桂圆肉。“这样的高品质桂圆肉,十斤鲜桂圆才能出一斤,它的味道醇香,没有任何添加剂,重在原汁原味。”何辉亮说公司主要经营高等级荔枝、龙眼,产品分级销往深圳,每年发到深圳的荔枝超20万斤,桂圆肉超5万斤,每年也会到海吉星农批市场推销鲜果。
“高州的荔枝、龙眼品种优质,以往销路不好果贱伤农,如何推广出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何辉亮从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出发,打造高州荔枝的区域品牌。为此,他联合当地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选种更多优质的荔枝和龙眼,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出系列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再经由深圳走向全国更高端的市场,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用文创设计再现信宜之美
“我们信宜人都有飞鹰情怀,以前坐大巴车去外地,或者坐火车回家的时候,都能看到城墙上的飞鹰城雕。”90后设计师李长远是土生土长的信宜人,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读大学时热衷于把天马行空的想象落地,和同学们创立了“信宜之光”,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家乡文化。
2015年,李长远大学毕业,因向往深圳包容开放的就业环境,应聘进入龙岗某科技公司成为一名设计师。在深圳的工作经历,让他开拓了眼界,也学习到新潮的品牌策划、拍摄和直播模式。“小鹰长大后会飞出去,但到一定时间会飞回家乡。”2017年,李长远回到信宜组建文创团队,并将团队取名为“鹰巢”。基于家乡的飞鹰IP,李长远的团队开发创作了飞鹰贴纸、手办、流麻等产品,用“飞鹰”展现信宜地标文化。
李长远和团队成员还热衷于拍摄信宜的各种非遗文化产品,粤剧、团扇等传统元素都是灵感来源。作为舞台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他和团队一起设计了融入现代故事的粤剧,在窦洲里为市民带来精彩演出。李长远说,用设计再现信宜之美,以文创推动本土文化出圈,他相信信宜产业发展将迎来新机遇。
专家点评
茂名市委党校决策咨询中心副主任刘畅:深茂双城联动谱写湾区经济一体化新篇章
深中通道的开通和“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正在重塑广东区域经济格局,珠江口西岸和粤西地区通往深圳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减,区域间的经济联动和一体化发展水平将得到有力提升。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尤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多年来一直发挥着推动粤西地区发展的引领作用。而茂名是粤港澳大湾区西向发展的重要支点,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粤西和两广交界地区的桥头堡,在大湾区拓展发展腹地中扮演重要角色。深中通道通车后,两地交流频率加速,未来双城联动有望得到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和城市品牌度提升,进而形成整个粤西区域互补、协调发展新优势。
其实,深圳和茂名此前诸多产业发展均有交集,立足有基础。从农业来看,深圳作为工业和服务业占绝对主导的城市,农业占GDP的比重仅有0.1%,意味着农产品的供应主要源于外地输入。茂名却是粤港澳大湾区农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借助深中通道开通契机,可进一步开拓深圳农产品市场,延展产业发展实力。从文旅来看,茂名山海资源丰富,是省内少有的全地形特征城市,人才却是比较突出的短板,而深圳有着文旅发展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两地文旅行业通过人才交流和资金引进,重点开发周末游等路线和产品,打造湾区新名片。从工业来看,目前茂名产业发展主要依托石化升链、零碳产业园建链、欣旺达电白基地延链、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拓链、华南钛谷壮链,重心是新能源新材料,而这也是深圳的优势所在,未来两地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深入合作前景广阔。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匡彧 二审 李璐 三审 赵明